公车八千言,自献十二旒。
落笔中书罢,石渠并英游。
方欣洛阳遇,已慨周南留。
明堂多楩楠,讵须汝薪槱。
三年望龙断,艰难身百忧。
鬓发五分白,更落天南陬。
【注释】
公车:指由公家派往各州郡的使者。自献十二旒(liú):表示自己有才德,请求皇上任用。落笔:指书写文章。石渠并英游:指汉代石渠阁会议,当时许多学者聚于一堂议论国家大事。方欣:正高兴。洛阳遇:比喻在洛阳时结交的朋友,后来成为知己。周南留:周代的诗歌多以《周南》为代表,所以称友人为周南之友。明堂:古代帝王祭祀、朝会的地方。楩楠(pín nán):两种贵重木材,这里比喻贤才。汝薪槱(yǒu):“汝”是“汝水”的古字,汝水发源于汝州,“汝”也作“汝水”,喻汝水。三年望龙断,艰难身百忧:《易·革卦》:“初九:履其趾,幽人无咎。”王引之《周易今译》:“‘履其趾’,谓履足其地也。……‘幽人’者,隐士之人也。《诗》云:‘维仲山甫举趾。’郑氏笺云:‘仲山甫,周公之子也,周公有功德而隐于岐阳之野。’此盖言周公有圣德而隐于岐阳之地者也。……‘艰’与‘贞’通,《左传》曰:‘贞吉悔亡。’‘履其趾,幽人之贞,虽凶,吉。’……‘幽人无咎’,谓幽隐之人,行此卦则无咎。‘难’与‘贞’通,《论语》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艰难行之,不辱其身。’……‘身百忧’者,谓居位不正,行道不顺,故百忧之也。”
鬓发五分白,更落天南陬(zōu):鬓发已经斑白了一半,现在又落到了南方边陲(陬,角落)。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写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篇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仕途上的坎坷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第一首开头就点出了作者的身份,即“出宰分宁”的官员。接着,诗人以公车使者的身份自陈,表示自己有才能,请求皇帝任用。然而,诗人在官场上却遭遇了很多挫折,这从诗句中的“落笔中书罢,石渠并英游”可以看出。他原本想在洛阳结交知已,共谋发展,但却被留在了周南之地,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第二首诗人以“方欣”开篇,表达了自己对洛阳旧友的怀念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洛阳时的志向和抱负。接下来,诗人又提到了周南之友的情谊,这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第三首诗人以“明堂多楩篨(pín nán)”开头,形象地描绘了明堂的壮丽景象。这里的楩篨指的是珍贵的木材,象征着贤才。然而,诗人却感叹自己不能像这些贤才一样得到重用。这既反映了他内心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人才缺乏的担忧。
第四首诗人以“三年望龙断,艰难身百忧”开头,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困境和忧虑。诗人直言自己在政治仕途上的坎坷和困难,这种直接表达方式更加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这也展示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第五首诗人以“鬓发五分白,更落天南陬”结尾,表达了自己对年华逝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诗人感叹自己的鬓发已经斑白一半,现在又落到了南方边陲。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珍惜。
这首诗以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仕途上的坎坷和困惑。这种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