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室无寻丈,青山有百层。
回峰看不足,危石恐将崩。
听法来天女,依岩老梵僧。
须弥传纳芥,观此信还曾。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 其二

将出洛城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引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为赋三首

虚室无寻丈,青山有百层。

回峰看不足,危石恐将崩。

听法来天女,依岩老梵僧。

须弥传纳芥,观此信还曾。

注释

【虚室】:空寂无人的屋子。

【寻丈】:一丈,古代计量长度单位。

【回峰】:形容山峰环绕如回。

【危石】:险峻的山石。

【须弥】:佛教语,指佛所居住的极乐世界。

【纳芥】:芥子(小粒种子),比喻微小之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洛阳考试结束后,返回途中经过嵩山时所作。全诗描绘了嵩山的壮美景色和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首句“虚室无寻丈,青山有百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只见一片广阔的山林,层层叠叠的青山如同无数个层次一般,令人心生敬畏。这里的“虚室”并非真的空无一物,而是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次句“回峰看不足,危石恐将崩。”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受。诗人站在高处回望,只见连绵起伏的山峰如同大海中的波涛一般,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些美丽的山峰也可能随时崩塌,因此更加珍惜眼前的美景。

第三句“听法来天女,依岩老梵僧。”则是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忘关注着身边的人们。他发现一些古老的寺庙中住着许多修行者,他们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清净之心,虔诚地修行。诗人对他们表示敬佩和敬意。

最后一句“须弥传纳芥,观此信还曾。”则是诗人对整首诗的总结与感慨。他认为,无论是高山、大河还是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一个“虚室”,即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只有保持内心清静才能更好地欣赏周围的美景,才能真正体验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诗人也提醒世人要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时光,不要因为琐事而忽略了心灵的宁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