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暑尚烦襟,林泉净客心。
菊残知节过,荷尽觉池深。
疏柳摇山色,青苔遍竹阴。
犹嫌近官道,轣辘听车音。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 过登封阎氏园
注释:
- 熙宁壬子八月: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初。
- 于:在。
- 洛阳:古地名,今河南省洛阳市,当时为北宋都城。
- 妙觉寺:佛教寺庙名。
- 考试举人:参加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 及:到达。
- 还道:返回的路途。
- 嵩少:山名,位于河南省西部,太室山南面,少室山北面。
- 许昌:地名,今河南省许昌市,当时为北宋东都。
- 得:得到。
- 大小诗二十六首:指作者从洛阳返回途中所作诗歌共计二十六首。
- 阎氏园:阎姓家族的园林。
- 秋暑尚烦襟:秋季的暑气使人感到闷热不适。
- 林泉:指山林和泉水,此处泛指自然环境。
- 净客心:净化心灵。
- 菊残知节过:菊花凋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荷尽觉池深:荷花凋零意味着夏天结束。
- 疏柳摇山色:稀疏的柳树摇曳着山间的色彩。
- 青苔遍竹阴:青苔覆盖着竹林的阴影。
- 犹嫌近官道:仍感觉离官道很近。
译文:
熙宁壬子八月,我于洛阳妙觉寺参加了科举考试后返程,途径嵩少之间,最终抵达许昌。沿途共创作了二十六首大小诗词。路过登封阎氏园时,我感慨于秋天的暑气仍让人感到烦闷,但看到林木泉水的美景能净化人心。秋天到来之际,看到凋零的菊花,知道季节的变化已悄然而过;夏日即将过去,荷花凋谢,让人感受到池水之深。稀疏的柳条摇曳着山间的景色,青苔遍布竹林的影子里。仍然有些担忧因为靠近官道而感到不便。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旅途中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通过对比秋季与夏季的不同景象,表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以及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