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晨集乌衣巷,旌旆春生绿野堂。

【注释】衣冠:指士族或贵族的服饰;集:聚集,会集。乌衣巷:古时南京秦淮河沿岸一街巷,因晋代王导家族居此地而得名,后成为达官显贵聚居之地。绿野堂:唐白居易别墅名。此句写春回大地,士人纷纷出城游春,诗人也在其中。旌旆(jìng sè ):旗幡。春天来了,旌旗招展,车马络绎。这两句意思是说士人们穿好衣冠来到郊外,旗幡飘扬,车马往来,春色满园。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和士子出游的诗,首句写景,二句写情。起句“衣冠晨集”是全诗的开端,也是关键。衣冠,指士人的穿戴。早晨,士人穿着整齐的衣服来聚会了。“衣冠”一词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因为士人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士人的仪表、风度、气质等都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人们很看重士人的衣冠打扮。而“集”字,又点出了时间。在古代,士人在春天里出游是很平常的事情,而且往往有“结伴同去”的特点,所以“衣冠”二字就不仅仅是指士人们的穿着,而是包含了他们的行为、习惯、性格、修养等许多方面。所以第二句“旌旆春生”,就不仅是写“士人”的活动,而且还写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旌旆”,指旗帜。“旌”,是旗杆上系着布条的旗杆,“旆”,是旗子。“旌旆春生”,就是春天到了,士人们的旌旗飘扬起来。“生”在这里是动词,表示出现的意思,“生”字用得十分贴切,因为“生”,就是生长、产生、发展的意思,所以“生”字在这里就表示出现了春天的气息。“绿野堂”,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别墅名。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提倡诗文革新,主张文章要通俗易懂,反对当时流行的形式主义的文风,他的一些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他的《琵琶行》等作品,更是流传千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晨时分,士人们穿好衣服,聚集到一起。他们挥舞着旌旗,迎着春风出发,来到了绿野堂。

颔联:“花明柳暗春深路,山秀江晴日暖天”。此句承接首句而来,继续描写春天的景色。上句写春天的道路,下句则写春天的大好天气。“花明柳暗”,形容春天道路两边的花木繁盛、枝叶茂密的景象。“柳暗”中的“柳”指的是垂柳,而“暗”则是指柳树长得很茂密,遮盖住了周围的景物。“花明”中的“花”指的是花朵,“明”则是指花朵绽放得灿烂夺目,使得整个春天的道路变得明亮、美丽。“山秀江晴”,则是形容春天的自然景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春天的道路两旁开满了鲜花,柳树也长得茂密,阳光洒满大地,天空晴朗。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美丽的春日景象。

颈联:“莺啼燕语报年华,蝶舞蜂飞闹花间。”这两句是描写春天的声音、色彩和动态的景物。第一句“莺啼燕语”,是说春天到了,鸟叫声清脆悦耳地传遍了整个山谷,燕子们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到来。第二句“蝶舞蜂飞”,是说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则忙碌地飞来飞去,它们都在忙着采集花粉、传播花粉,为春天的到来做出贡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鸟儿们欢快地歌唱着,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蝴蝶在花间飞舞,蜜蜂在花丛中忙个不停。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春天画面。

尾联:“芳草青青碧连天,落英缤纷香满袖。”这两句是描写春天的景色和气息。“芳草青青碧连天”,“芳草”指的是茂盛的花草,“碧连天”,则是指花草的颜色与蓝天相接,无边无际。“落英缤纷”中的“落英”指的是落下的花瓣,“缤纷”则是指花瓣落下的样子五彩斑斓,充满了美丽和生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春天的道路两旁长满了茂盛的花草,它们的颜色与蓝天相接,无边无际;花瓣飘落下来,五彩斑斓,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美丽的春天画面。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各种景象和活动,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图景。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