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中辩主眼分明,特地寻方更点睛。
堪笑耆婆虽暝眩,至今南北绝人行。
【注释】
颂古联珠:赞颂古人的诗作,用“联珠”比喻。
尘中:世俗中。
辩主:能辨是非的人。
眼分明:眼睛明亮、清晰。
特地寻方:专程去寻访方法。
点睛:使事物更生动,常用以称赞诗文中的佳句或妙喻。
耆婆:梵语Gupta的音译,意译为“长者”,佛教传说中的印度古代高僧。
暝眩:形容因眼花而看不清楚。
南北绝人行:指南北方,指北方的盲人已失传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一位能辨是非的盲人,其诗作之精妙可与名家媲美。诗的前两句写这位盲人的辨眼能力。“尘中辩主眼分明”,意为在纷杂的世俗中,这位盲人能辨别是非;“特地寻方更点睛”,即他为了寻找辨别是非的方法而专门寻访,最后还得到了点化。后两句写盲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堪笑耆婆虽暝眩”,意为盲僧耆婆虽然因眼花而看不清楚,但他的辨眼本领却无人能比;“至今南北绝人行”,意为现在北方的盲人已经失传,而南方盲僧则无人再能与之相比。
全诗通过赞美盲僧耆婆的辩眼本领,表现了诗人对盲人才能的尊重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