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山僧则不然,至道最难,须是拣择。
若无憎爱,争见明白。

【注释】

至道:指道家的“无为而治”之道。

憎爱:厌恶与喜爱。

洞然明白:完全清楚明了,毫无疑惑。

山僧:这里指僧人。

拣择:选择。

【译文】

最上乘的道没有难处,只嫌它太简单了。

但不要厌恶和喜爱,才能完全清楚地认识它。

山中僧人却不是那么认为,最上乘的道最难学,必须去选择。

如果没有厌恶和喜爱,怎能完全了解它呢?

赏析:

这首诗是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所作,他是一位大德高僧,在禅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禅法思想以“平常心是道”为核心内容,其“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苍松,无非般若”(见《五灯会元•青原下十世•黄檗运禅师》)等说法影响深远。

首二句说“至道”之“难”在于“不拣”,因为“至道”本就是“无为而治”之道,本来没有什么可以拣择的东西。但是人们往往喜欢拣择,这就使得“至道”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第三、四两句说“山僧”之所以不能“洞然明白”地领悟到这个道理,是因为他还不懂得“至道”之“难”。

最后两句则是说,如果能够“莫憎爱”、“洞然明白”,就能真正理解“至道”的真谛。这也就是禅宗所强调的“平常心是道”。所谓“平常心”,就是不偏于喜怒哀乐的心,也就是不被外物所迷惑的心。这种心才是“至道”的真实体现,也只有这种心才能“洞然明白”地领悟到“至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