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无外,大圆无内。
无内无外,圣凡普会。
瓦砾生光,须弥粉碎。
无量法门,百千三昧。

诗:偈八首 其七大方无外,大圆无内。

无内无外,圣凡普会。
瓦砾生光,须弥粉碎。
无量法门,百千三昧。

注释:

  1. 大方:这里指佛教中的“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和境界,是超越世俗的宽广与深远。
  2. 无外:意指这种智慧和境界不受任何外界限制,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3. 大圆:通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圆满、完整或完美状态。这里用来形容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4. 无内:同样强调这种智慧和境界没有内在的界限或局限。
  5. 圣凡普会:圣人与普通人都能通过这种智慧和境界实现心灵的沟通或合一。
  6. 瓦砾生光:形容即使是最普通的瓦砾也能在适当的条件下显现出光辉,象征着即使是最渺小的存在也能被赋予价值或意义。
  7. 须弥:印度神话中的最高山,常用来比喻极乐世界或最高境界。
  8. 粉碎:意味着打破或消除一切障碍和限制,使事物达到极致的统一或完美状态。
  9. 无量法门:指无数种不同的修行方法和途径,强调修行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10. 百千三昧:指修行者可以达到的不同层次和境界,如初、中、后等,强调修行的深度和层次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表达了对佛教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境界的理解。诗人通过描绘“大方”与“大圆”的概念,强调了智慧和境界的超越性和完整性,指出它们既非外在也非内在,而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之中。接着,通过“无内无外”这一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智慧和境界超越常规思维和认知,能够包容所有存在,包括普通人。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瓦砾生光”和“须弥粉碎”两个对比强烈的意象,展示了即使是平凡的事物也能被赋予非凡的意义,同时强调了这种智慧和境界的彻底性和彻底性。最后的“无量法门,百千三昧”则总结了前文的内容,指出通过不同的修行方法和途径,修行者们可以达到不同的精神层次和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大方”、“大圆”、“瓦砾”、“须弥”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佛教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境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