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天真事,谁云别有师。
罔明弹指处,女子出禅时。
不费纤毫力,何曾动所思。
众生总平等,日用自多疑。
偈三首 其三
释义与注释:
- “佛性天真事” - 这里指的是佛教的核心概念,即佛性(佛的本质),这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源头。
- “谁云别有师” - 这个表达可能是在询问是否有其他的导师或老师可以教导我们理解佛性。
- “罔明弹指处” - “罔明”可能是指不明、无法理解的意思,”弹指”是形容时间很短,几乎一弹指的时间。这句话可能表达的是一种对瞬间的领悟,或者某种深刻的理解和顿悟。
- “女子出禅时” - 这里的“女子”可能是比喻女性或年轻一代,而“出禅时”则是指在修行或学习中取得突破的时刻。
- “不费纤毫力” - “纤毫”在这里指微小或微不足道的力量。这句话意味着达到这种理解或顿悟并不需要付出巨大的力量或努力,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
- “何曾动所思” - “所思”可能是指思考的过程或思维活动。这句话强调的是这种理解或顿悟不需要任何的思考或思考过程。
- “众生总平等” - 这是佛教中的一个核心教义,主张所有众生(无论是人类或者其他生物)都有相同的本性和价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日用自多疑” - “日用”通常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自多疑”则是说这些日常事务中充满了疑惑和不确定性。这句话可能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被无端的疑虑和困扰所迷惑,而忽视了真正的真理和智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瞬间的理解或顿悟,表达了佛教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即佛性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万物中的真理。诗中的每一句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佛性天真事”,“罔明弹指处”,都传达了对瞬间领悟的赞叹。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对日常生活琐事的质疑,提示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应该更加关注内在的真实和平静。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佛教哲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