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无句,超宗越格。
如藤倚树,银山铁壁。
及至树倒藤枯,多少人失却鼻孔。
直饶收拾得来,已是千里万里。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偈五十三首其十三
有句无句,超宗越格。
如藤倚树,银山铁壁。
及至树倒藤枯,多少人失却鼻孔。
直饶收拾得来,已是千里万里。
译文: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诗歌创作中自由与约束、创新与传统的关系的思考。诗中提到了“有句无句,超宗越格”,意思是说在某些情况下,诗人可能会故意打破常规,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诗句。这种创作方式可以让人耳目一新,但也可能会让人难以理解或接受。例如,“如藤倚树,银山铁壁”,这里的“藤倚树”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自然而和谐的画面,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画面可能过于夸张或不合常理;“银山铁壁”则形容了一种坚固、不可动摇的状态,但也可能给人一种压抑或沉闷的感觉。
当这种创作方式被过度使用时,就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诗中的“及至树倒藤枯,多少人失却鼻孔”就暗示了过度创新可能导致人们失去了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过于追求新奇和独特,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那么他可能会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诗中的“直饶收拾得来”也暗示了即使在某种情况下成功地完成了某种作品,也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最好的作品。有时候,即使我们努力去完成一项任务,但如果结果并不理想或者与我们的初衷不符,那么我们仍然需要反思和调整。
这首诗通过对诗歌创作中自由与约束、创新与传统的讨论,表达了一种对于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它鼓励人们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平衡和适度,避免过度冒险和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