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田不拣,三千里外黑漫漫。
牛头没,马头回,百亿万劫没交涉。
拈一放一,节外生枝。
举古举今,无风起浪。
山僧今日,一时拨断。
千峰势到岳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注释】偈五十三首:佛教禅宗中,有一首《偈五十三首》,每句都是七个字,共五十二句。其二十七是其中第二十一句。“偈”是梵语的音译,即佛经中的偶言、韵文。

入田不拣:进入田野时,不计较远近。

三千里外:形容距离非常遥远。

黑漫漫:茫茫无边无际,这里指远处的景色昏暗不明。

牛头没,马头回:牛与马头在视线之外,看不到。

百亿万劫:形容时间很长,很多很多年。

交涉:交涉是指双方通过对话或谈判解决问题,这里指双方发生争执。

拈一放一:比喻抓住一点而放开另一面的意思。

节外生枝:比喻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又出现了新问题。

举古举今:指从古代到现在。

山僧今日:山中的僧人今天。

一时拨断:一下子把纠纷解决。

千峰势到岳边止:形容山峰连绵不断,直到天边。

万派声归海上消:形容声音传播很远,消散在海洋之中。

【赏析】这首诗写山僧解决了一桩纷争,并表达了山僧豁达大度的性格和境界。

第一句诗“入田不拣,三千里外黑漫漫”,描绘出一幅宽广的田野景象,诗人用“入田”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山僧行走在田野中,没有拘泥于细节,而是放眼远望,心胸开阔。“三千里外黑漫漫”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僧的心境,他站在田野之中,虽然身处万里之外,却能洞察秋毫,心如明镜。这里的“黑漫漫”既形容景色的暗淡,也象征着内心的迷茫。

第二句诗“牛头没,马头回,百亿万劫没交涉。”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解读。诗人通过对比“牛头”与“马头”在视线之外的情景,表达了自己不被琐事所困扰,专注于修行的心境。同时,“百亿万劫”则暗喻着时间的漫长,暗示了诗人面对困境的坚韧和毅力。

第三句“拈一放一,节外生枝。”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指出诗人在处理问题时,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也能够灵活变通,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这里的“拈一放一”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能够化解各种危机。而“节外生枝”则形容了这种变化多端的情况,既有可能带来困扰,也可能带来机遇。

第四句“举古举今,无风起浪。”则是对前三句的进一步升华。诗人通过回顾历史和现实,强调了自己的胸怀和境界,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都能够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这里的“无风起浪”既形容了时代的动荡,也比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平静如水。

第五句“山僧今日,一时拨断。”则是对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山僧的身份出现在诗中,表明了自己豁达大度的性格和境界。他不仅能够化解纠纷,还能够帮助他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的“拨断”既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帮助,体现了诗人慈悲为怀的品质。

最后一句“千峰势到岳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千峰万壑汇聚成一条巨龙,最终消失在大海之中。这里的“势到岳边止”既形容了山峰的壮观,也表达了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而“声归海上消”则形容了声音传播得非常远,几乎消散在海平线上。整个诗句既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