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总不知,知不知实奇。
空知未达本,不免堕顽机。
世尊拈华处,天人岂辨知。
迦叶破微笑,古今信无疑。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李总干,即李商隐。
师,这里应该指的是诗人自己。
颂,这里指的是诗的标题。
山僧,指山中的僧人。
空知,指只知道一些表面的东西。未达本,指没有达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堕顽机,指陷入愚蠢的机巧之中。
世尊,指释迦牟尼佛。
拈华处,指佛陀在拈花示众时的情景。
天人,指天堂中的人。
迦叶破微笑,指迦叶尊者破颜一笑的情景。
古今信无疑,指从古至今,大家都相信这是无疑的事实。
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禅宗的“不立文字”,强调直接体验和感悟,而不是依靠文字符号来传达。诗人通过对山僧、世尊、迦叶等角色的描写和对比,表达了他对禅宗教义的理解。他认为,虽然有些人知道禅宗的一些基本教义,但真正理解并达到禅宗的境界却非常不容易。因为禅宗强调超越语言文字的限制,直接体验世界的本来面目。所以,尽管有些人表面上似乎明白禅宗的意义,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禅宗的本质。这种观点体现了禅宗的精髓,也反映了诗人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