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主互用,动亦非动。
佛祖机关,不妨重弄。
法共不共,十八何用。
一相无相,自知轻重。
信手拈来,得时不会。
龟毛作过,兔角受罪。
山河俱动,此义失宗。
宗非山河,俱动是梦。
动亦不动,收来无用。
这回捉败,永不费功。
宾亦无宾,道孰可名。
今父逃逝,契悟方亲。
主得真主,佛祖共举。
认贼为子,不敢相许。
万国来亲,唯一佛身。
血脉不断,得者欣欣。
更下注脚,盲人摸索。
见中求见,病消求药。
和光同尘,没量智人。
有谁相识,资深资深。

这首诗是一首颂赞佛祖的诗,其内容主要围绕佛祖的智慧、神通以及他的弟子们对他的敬仰和追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宾主互用,动亦非动。
  • “宾主互用”:佛祖和他的弟子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主人和客人一样,相互尊重,互相利用。
  • “动亦非动”:尽管佛祖的行为看似行动,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动作,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不动的状态。
  1. 佛祖机关,不妨重弄。
  • “佛祖机关”:佛祖的智慧和手段就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机关,需要人们去发现和理解。
  • “不妨重弄”:即使已经了解这些机关,也不必感到害怕或困扰,因为它们都是佛祖故意设置的,用来引导我们走向觉悟。
  1. 法共不共,十八何用。
  • “法共不共”:佛法是普遍的真理,无论是谁,只要愿意去学习、领悟,都可以从中受益。
  • “十八何用”:至于那些想要独占佛法的人,他们的行为就像是在十八层地狱中受苦,没有什么用处。
  1. 一相无相,自知轻重。
  • “一相无相”: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追求外在的形象或表象,而在于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自知轻重”: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道理的人,才能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下什么,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1. 信手拈来,得时不会。
  • “信手拈来”:佛祖的智慧就像是随手可得的东西,不需要刻意去寻找。
  • “得时不会”:当我们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些智慧的时候,它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而不需要我们再去费心费力地去操作或控制。
  1. 龟毛作过,兔角受罪。
  • “龟毛作过”:有些人就像龟毛一样,总是抱怨自己的不幸或者错误,却不愿意去改正或者接受教训。
  • “兔角受罪”:另一些人则像兔子一样,虽然聪明但总是过于敏感或者过于急躁,反而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或者痛苦。
  1. 山河俱动,此义失宗。
  • “山河俱动”: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因为外界的变化或者诱惑而失去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 “此义失宗”:这种失去平衡的状态就像是失去了自己的根本和中心,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扰。
  1. 宗非山河,俱动是梦。
  • “宗非山河”:真正的信仰和信念并不是依赖于外部的事物或者环境,而是来源于内心深处的信念和力量。
  • “俱动是梦”:当外界的一切都发生变化或者动荡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应该保持平静和坚定。
  1. 动亦不动,收来无用。
  • “动亦不动”:有时候我们需要保持一种静止的状态,不去过多地干预或者参与外界的事情。
  • “收来无用”:即使这样做没有直接的好处或者帮助,但它是一种自我修养和提升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1. 这回捉败,永不费功。
  • “这回捉败”:如果我们试图抓住所有的事物或者机会,那么很可能会失败或者失望。
  • “永不费功”:与其徒劳无功地尝试去抓住所有的东西,不如选择放手并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上。
  1. 宾亦无宾,道孰可名。
  • “宾亦无宾”:在这里,“宾”可能指的是佛祖或者其他有智慧的人物,他们并不需要其他的追随者或者信徒来证明他们的智慧或能力。
  • “道孰可名”:至于什么是真正的“道”,又或者说什么是最高的“道”,这些问题是非常深奥且难以回答的,它们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和认知范畴。
  1. 今父逃逝,契悟方亲。
  • “今父逃逝”:有些人认为他们的导师或老师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因此他们觉得自己无法找到真正的指导和支持了。
  • “契悟方亲”:然而,当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这些教诲和智慧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它们是多么亲切和有用。
  1. 主得真主,佛祖共举。
  • “主得真主”:在这里,“主”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或领袖,他们得到了真正的指引和帮助。
  • “佛祖共举”:佛祖和其他有智慧的人物一起支持和推动这位主的事业或目标。
  1. 认贼为子,不敢相许。
  • “认贼为子”:有些人可能会把敌人或者敌对势力当作自己的一部分,从而陷入困境或受到伤害。
  • “不敢相许”:由于这种误解或偏见的存在,他们也不敢去真正接纳这些人为自己的支持者或者盟友。
  1. 万国来亲,唯一佛身。
  • “万国来亲”:在佛教中,万国的人民都开始亲近和崇拜佛陀,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 “唯一佛身”: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佛陀的身体和精神是独一无二的,他超越了一切物质和形态的限制,成为了所有人的榜样和引领者。
  1. 血脉不断,得者欣欣。
  • “血脉不断”:在这里,“血脉”可能指的是某种传统或文化传承,它代代相传,永不中断。
  • “得者欣欣”:能够继承这种血脉的人会感到非常幸运和满足,因为他们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知识财富。
  1. 更下注脚,盲人摸索。
  • “更下注脚”:对于那些不了解佛教教义的人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解释和注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领悟其中的含义。
  • “盲人摸索”:这就像是盲人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虽然辛苦但却充满了探索和发现的希望。

这首诗通过对佛祖及其弟子们的描述,展现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