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不独拍,两手鸣掴掴。
豁开三要三玄,捏碎佛祖标格。
村歌社舞得人憎,胜似当年白拈贼。
【注释】
偈颂六十五首 其五十四:偈颂。“偈”是佛教中的一种文体,即佛经中的短文,通常用韵文来表达教义和思想感情,内容多以佛理、因果报应等为题。“颂”则是佛教徒歌颂佛陀功德的诗歌,也用于赞颂其他宗教领袖或圣人。这首诗是一首关于禅宗修行的诗作,通过描述修行者的行为和态度,表达了禅宗追求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的理念。
一手不独拍(一只手不独自敲击):指禅宗修行者在禅修时,往往采取单手敲法,以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
两眼不独视(双眼不独自注视):指禅宗修行者在禅修时,往往采取闭目盘膝的姿势,以示心无旁骛,专注于当下的体验。
双手不独持(双手不独自掌握):指禅宗修行者在禅修时,往往以手势辅助身体动作,如捻指、摩挲等,以示心手相应,以手势引导内心的变化。
三要三玄(三点三点玄妙):这里可能是指禅宗修行者在禅修中,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要求:“止”、“定”、“观”。其中,“止”是指心念停止,保持内心的平静;“定”是指心念专注,不受外界干扰;“观”是指观察内心的变化,洞察生命的真相。这三个要求是禅宗修行的核心,也是修行者追求解脱的重要途径。
佛祖标格(佛祖的规矩):指禅宗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需要遵循佛祖所规定的规矩和法则。这些规矩旨在引导修行者走向正确的道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胜似当年白拈贼(胜过当年白拈贼):这里的“白拈贼”可能指的是那些在禅修过程中过于注重技巧和方法的人。禅宗修行追求的是内心的觉悟和解脱,而不是外在的技巧和形式。因此,真正的修行者应该避免陷入这种过度追求技巧和形式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禅宗修行的诗作,通过描述修行者的行为和态度,表达了禅宗追求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的理念。全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特点和魅力。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启示,对现代人的修行方法和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