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即佛也揖出,非心非佛也揖出。
地转天回岂等闲,即知此物非他物。
以此显追崇,决定当超越。
次回阴骘保家堂,自然福寿永无双。
这首诗的译文是:
心即佛也,非心非佛也,心即是佛。地转天回,岂等闲?即知此物非他物。以此显追崇,决定当超越。次回阴骘保家堂,自然福寿永无双。
注释如下:
即心即佛也:即,就是;心,心性;即,领悟、理解;佛,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也是;揖出,领悟、理解。
地转天回岂等闲:地转,大地旋转;天回,天空旋转;岂,难道;等闲,平常、不值一提。
非心非佛也,心即是佛:非,不是;心,心性;即,领悟、理解;佛,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也是;揖出,领悟、理解。
地转天回,岂等闲:大地旋转,天空旋转;岂,难道;等闲,平常、不值一提。
即知此物非他物:即,就是;知,知道;此物,指大地旋转和天空旋转;他物,别的物品或事物;非,不是;也,也是;揖出,领悟、理解。
以此显追崇,决定当超越:以此,指领悟和理解;显,明显;追崇,追求崇敬;决定,必定;当,将要;超越,超过。
次回阴骘保家堂:次,其次;回,轮回;阴骘,阴间福报;保家堂,保护家庭、家族;自然,当然;福寿,长寿和幸福。
自然福寿永无双:自然,当然;福寿,长寿和幸福;永无,永远;双,两个;无双,没有第二个。
赏析:
这首诗是《偈颂六十五首》的第58首。诗的前两句是说“即心即佛”,意思是说,我们的心性本身就是佛性,不需要再去寻求什么外在的东西。这里的关键是“即”字,它强调了内心的觉悟,而不是外在的追求。
第三句“地转天回岂等闲”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觉悟的重要性。这里的“地转天回”是指天地之间的变化,而“岂等闲”则表示这种变化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性。这里的关键词是“等闲”,意思是“不值一提”,表示这种变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四句“即知此物非他物”则是对前面两句话的总结。这里的“此物”是指天地之间的变化,而“非他物”则表示这种变化并不是其他的事物所能替代的。这里的关键词是“非”,表示否定的意义。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以此显追崇,决定当超越”是指通过领悟和理解这种变化,我们就能够超越一切,达到更高的境界。这里的关键词是“决定”,表示肯定的意义。而“永无双”则表示这种境界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是含义深远。它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即内心的觉悟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