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多陈迹,幽花祇自开。
净无秋后暑,远绝市中埃。
苔色侵碑石,松阴蔽月台。
山人迟未至,欲去重徘徊。

承天寺寻勤上人

古寺多陈迹,幽花自开时。

净无秋后暑,远绝市中埃。

苔色侵碑石,松阴蔽月台。

山人迟未至,欲去重徘徊。

注释与赏析

  1. 古寺多陈迹,幽花只自开。
  • “古寺”指的是历史悠久的寺庙,常常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
  • “陈迹”表示这些历史痕迹,如古代的建筑、壁画等。
  • “幽花”则是指那些在寺庙里独自绽放的花卉。
  • “只自开”表明这些花卉是孤独地开放,不需要依赖其他人或环境。
  1. 净无秋后暑,远绝市中埃。
  • “净无”意味着这里非常安静和干净,没有城市的喧嚣。
  • “秋后暑”表示秋天过后,夏天的炎热已经消散,气候变得凉爽。
  • “市中埃”指的是城市中的尘埃和污染,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污染。
  1. 苔色侵碑石,松阴蔽月台。
  • “苔色”指的是苔藓覆盖在石碑上,增添了一种古朴的感觉。
  • “碑石”是刻有文字和图案的石头,代表着历史的见证。
  • “松阴”则是指松树遮蔽的阴影,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 “月台”是供人们休息和观景的地方,通常位于寺庙的屋顶上。
  1. 山人迟未至,欲去重徘徊。
  • “山人”是指居住在山上的人,这里可能指寺庙中的僧人或者是来访的游客。
  • “迟未至”表示这些人迟迟未能到达,可能是因为路途遥远或者时间问题。
  • “欲去重徘徊”则表示这些人想要离开但又依依不舍,希望能够再留下多一些时间。
  •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这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的留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寺庙和一个宁静的环境。诗人通过描写寺庙的陈迹、花卉的自然生长以及清新的空气,展现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中也传达了一种向往自然、远离尘嚣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