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瓶踢倒赢山子,体用全彰迈古今。
洞彻玄关垂手处,到头须是遇知音。
【注释】
净瓶:佛教语,指佛性。
赢山子:即“金刚经”,唐代宗时,禅宗大师慧能所创禅宗,称为“南宗”。后文提到的“洞彻玄关垂手处,到头须是遇知音”等句意与禅宗思想有关,故以《金刚经》为题。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悟”。作者在《答李生论诗书》中说:“禅道惟在妙观察,离形得似泥中爪。”意思是说,佛家禅宗讲“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达到“悟”的境界。“静观默察”,“冥搜妙得”。而“静”和“默”又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结合,才能达到“冥搜妙得”的境界。
“净瓶踢倒赢山子”,这是说,佛家禅宗讲的“悟”,是通过“静”来获得的。“静”是“悟”的前提,“静”是“悟”的基础。“净瓶”即瓶中之水,“赢山子”即山中的石头,两者本无关联。但当“净瓶”被“踢倒”时,“赢山子”就会随之滚落出来。“静观默察”,才能达到“悟”的状态。所以,“静”和“默”是密不可分的。
“体用全彰迈古今。”此句的意思是,佛家禅宗的“悟”,是通过“静”来获得的,这种“悟”的状态,不仅超越了古代,也超越了未来。“体用全彰”,是指“悟”的体和用全部显现,“体”是本体,“用”是作用、表现;“全彰”就是全部显现。“迈古今”是指超越古今。
下片写“修”。
“洞彻玄关垂手处”,此句的意思是指,修行的人要想达到“悟”的境地,就必须对佛法有深刻的理解。“洞彻玄关”,是指彻底了解佛法的道理;“垂手”即放下一切执着,“须是遇知音”则是指遇到真正懂得佛法道理的人。
“到头须是遇知音。”此句的意思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要遇到真正懂得佛法道理的人,得到他的认可和指点。只有这样,修行者才能继续前行,不断进步。
这首词写的是修行的过程,从“悟”到“修”,从“静”到“动”,从“内观”到“外照”,从“体”到“用”,层层深入,步步为营,最后达到了“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