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麻谷与归宗,道眼元来总不通。
去礼国师瞻相好,区区只到半途中。
【注释】
南泉麻谷:即麻谷禅师,俗姓周,南泉是其道号。归宗: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的一系,以黄檗希运禅师为祖师。
通:理解、通晓。
国师:指唐代高僧义净法师,他曾从慧可学习禅法,并传授给日本僧人最澄。瞻(zān)相好:指慧可。慧可曾于少林寺向达摩大师学习禅法,后被派往日本传教,被称为“东土祖师”。半途:中途。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南泉麻谷与归宗禅师一样,他们都是禅宗的修行者,但他们都未能领悟佛性本源的奥秘。慧可作为日本的“东土祖师”,他到日本传授禅法也是在中途。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者的批评和不满。
作者提到南泉麻谷与归宗禅师都是禅宗的修行者,但他们都未能真正领悟佛性本源的奥秘。这里,“道眼”指的是修行者的悟性,“元”表示本来,“通”则意味着理解和领悟。南泉麻谷和归宗禅师虽然都是修行者,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佛性本源的奥秘。这与慧可作为日本的“东土祖师”,他到日本传授禅法也是在中途,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的“国师”指的是慧可,他是禅宗的始祖,他的禅法对日本的影响深远。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慧可的批评和不满。慧可是日本的“东土祖师”,他到日本传授禅法是经过长途跋涉才得以实现的。而南泉麻谷和归宗禅师却未能做到这一点。这里,“瞻相好”指的是慧可的形象和气质。慧可是一位伟大的禅师,他的禅法对于日本禅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南泉麻谷和归宗禅师却没有这种影响力。
诗中还隐含了对禅宗修行者的评价和态度。作者认为禅宗修行者们应该追求更深层次的领悟,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修行。同时,他也认为禅宗修行者们应该有更高的境界,能够超越时空的束缚,传播禅法。
这首诗通过对南泉麻谷、归宗禅师以及慧可的不同比较,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者的反思和批判。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禅宗修行者的期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