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月流辉,澄潭布影。
水无蘸月之意,月无分照之心。
水月两忘,方可称断。
【注释】
宝月:月亮。流辉:指月光流泻。水无蘸月之意,即水没有沾染月光的意思。月无分照之心,即月没有分别照射万物的心思。两忘:忘记双方的存在。断:断绝,指彻底断绝。
【赏析】
《偈五首》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组诗作品。该组诗共有五首,其中第四首为:“宝月流辉,澄潭布影。水无蘸月之意,月无分照之心。水月两忘,方可称断。”此诗以水月两忘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佛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领悟。
第一句“宝月流辉,澄潭布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月光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澄澈的潭面上,映照出水中的影子。这里用“宝月”来形容月亮的美丽,强调了月亮的珍贵和稀有。而“澄潭”则是指清澈见底的湖泊或池塘,与“宝月”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
第二句“水无蘸月之意,月无分照之心”,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阐释。这里的“蘸”意为沾湿、接触,而“分照之心”则是指月亮不分厚薄、不偏不倚地照耀万物的心性。诗人在这里通过这两个词语,表达了自己对佛家教义的理解。他认为,无论是水还是月,都不应该沾染对方的光辉,更不能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影响对方的状态。因此,他们应该保持各自的独立和清净,互不干扰,互不影响。
第三句“水月两忘,方可称断”,则是诗人对整个诗句主题的升华。这里的“两忘”指的是忘却彼此的存在,即水和月都不要相互打扰,各自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称断”则是形容这种境界达到了极致,不再有丝毫的牵绊和纠缠。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世俗纷扰、寻求内心宁静的向往。他认为只有真正做到水月两忘的境界,才能真正达到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精神境界,实现心灵的解脱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宝月流辉、澄潭布影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水无蘸月之意、月无分照之心等佛家教义的阐述,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超脱世俗的心境。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和佛家哲理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