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
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
注释:佛的身体充满了法界,普现于一切群体之中。
随顺因缘奔赴感通无不周到,而常常处在此菩提座上。
赏析:本诗通过描绘佛的广大无边、普渡众生以及常处于修行状态的形象来表现其慈悲为怀、普度苍生的胸怀。诗人运用“充满”、“靡不周”等词语来形容佛的广大和无所不包,同时强调了佛的慈悲和普渡众生的决心。此外,诗中的“随缘赴感”也暗示了佛教对于因缘法则的重视。最后一句则点明了佛的修行状态,即始终如一地保持菩提心的状态。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佛的形象为依托,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高度赞誉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