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水秋更清,清波照城郭。
谓言寻胜游,步蹑秋霜阁。
诗人昔仙游,江左苦飘泊。
壮志负青云,浩气横碧落。
邈矣不可追,苔封辨遗作。
珠玉湛冰壶,琅玕脱锦箨。
千载挹清风,万虑都空廓。
长啸寄幽怀,山灵亦然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并结合诗句体会古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并结合诗歌的注释进行赏析。
第一句“泾水秋更清,清波照城郭。”写泾水在秋天显得更加清澈,波光映照着城郭,写出了自然景色的美,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闲适之感。“清波”与“照城郭”两个动词连用,生动地写出了泾水秋日的清澄明净之美。“清”字既写出了泾水的清澈,又表现了诗人的心境。诗人以“更”字强调了这种美景的难得。
第二句“谓言寻胜游,步蹑秋霜阁。”写诗人来到此地是为了游玩,他踏着踩满落叶的小径,一步步登上了高高的秋霜阁。“谓言”即表示说话的意思,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蹑”是脚踩的意思,这里形容诗人登山的轻捷。“步蹑”二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作者登山轻捷之状,而且通过“秋霜”二字,烘托出一种肃杀之气,渲染出深秋时节山高林密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心情的沉重抑郁。
第三句“诗人昔仙游,江左苦飘泊。”写诗人过去也曾像神仙一般遨游天下,如今却漂泊于江南,心中十分苦闷。“江左”即长江下游一带。“苦飘泊”三字,将诗人昔日的逍遥自在和今日的孤独漂泊作了鲜明的对比。
第四句“壮志负青云,浩气横碧落。”写诗人怀有凌云壮志,气概豪迈,胸怀坦荡。“负”是承担、担负之意。“浩气”指浩然之气。这句意思是说,胸中充满豪情壮志,气概直冲云天,豪气冲霄汉,豪气直贯青天。
第五句“邈矣不可追,苔封辨遗作。”诗人感叹时光已经过去很久,难以追回,只有那苔藓覆盖的遗迹还隐约可见当年诗人留下的足迹。“邈矣”的意思是遥远,不可追忆。“苔”、“辨”都是动词,“遗作”指的是遗留下来的作品。“苔封”一词用得极为传神,写出了古迹的残破不堪和岁月的沧桑巨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
第六句“珠玉湛冰壶,琅玕脱锦箨。”写诗人看到这些珠玉般洁白无瑕的冰块,想到那晶莹剔透的玉石以及它们从翠绿的竹皮中剥出的形态。“湛”是透明,晶莹的样子;“冰壶”比喻清澈透明的冰块或美玉;“琅玕脱锦箨”是指那些从竹子里长出来的美丽的石头。这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这一片冰清玉洁的景象,联想到自己曾经追求过的美好理想。
第七句“千载挹清风,万虑都空廓。”意思是千年来我不断地汲取着这清新的秋风,我的许多烦恼都消失了。“挹”是舀取、吸进的意思。这句意思是说诗人不断地从大自然中吸取精神食粮,使自己的思绪变得开阔,心胸变得宽广。“空廓”意为空旷无物,这里指心胸开阔。
第八句“长啸寄幽怀,山灵亦然诺。”意思是我常常长啸着表达我深深的愁思,山神也会倾听我的哀叹。“长啸”即高声呼叫。“幽怀”指深藏心中的愁绪。“然诺”指答应或应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时常向高山倾诉我的愁思,希望得到它们的理解和慰藉。
【答案】
《和李白水西诗韵》是一首五律诗。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泾县时所作。前四句描写泾水风光,抒发了诗人登临高处、放眼万里、胸怀壮志的豪情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后四句则通过诗人对友人的问候,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理解、同情和支持的愿望。全诗风格雄健,格调高昂,意境开阔。
译文:
泾河水面更加澄清,清波映照着城郭。
我说要去寻找好地方,于是踏上秋霜覆盖的阁楼。
从前诗人也曾经像神仙一样遨游天下,如今却在江南飘泊流浪。
壮志凌云,抱负远大,胸怀坦荡。
时光已经过去了很多,难以追回,只有那苔藓覆盖的痕迹还隐约可见当年诗人留下的足迹。
我看到这一片冰清玉洁的景象,联想到了自己曾经追求过的美好理想。
我不断地从大自然中吸取精神食粮,使自己的思绪变得开阔,心胸变得宽广。
我时常向高山倾诉我的愁思,希望得到它们的理解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