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指即亡指,应机何有机。
此庵容法界,当处洞真归。
寂是用还是,生非佛亦非。
南方休更问,一笑豁离微。
这首诗是苏轼为廓然居士指庵题写的。全诗如下:
题廓然居士指庵
全指即亡指,应机何有机。
此庵容法界,当处洞真归。
寂是用还是,生非佛亦非。
南方休更问,一笑豁离微。
注释:
- 全指即亡指:指全、即两字,意为“无”。
- 应机何有机:应对时机的有无机。
- 此庵容法界:此庵可以容纳法界,法界指佛法所及之地。
- 当处洞真归:应当处于洞悉真理的境界中。
- 寂是用还是:寂静中,究竟是用还是不用。
- 生非佛亦非:生命不是佛陀也不是凡夫。
- 南方休更问:南方不要再询问。
- 一笑豁离微:一笑之间,便能领悟微妙的道理。
译文:
全指即亡指,应对时机的有无机。
此庵可以容纳法界,当处洞悉真理的境界中。
寂静中,究竟是用还是不用?生命不是佛陀也不是凡夫。
南方不要再询问,一笑之间便能理解微妙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言表达了对宇宙万物和生死轮回的深刻见解。首先,诗人通过“全指即亡指”表达了对一切事物的超越性和空性的理解。接着,“应机何有机”进一步强调了在面对不同情况时,如何灵活地应对和把握。
“此庵容法界”表明了诗人认为这个小庵具有包容一切法界的大智慧。而“当处洞真归”则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洞察到真理的本质并回归其中。这种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独特理解和领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死轮回的看法。他认为生命并非佛陀也不是凡夫,而是存在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这种观点既超越了生死的束缚,又深入探讨了生命的实质。
“南方休更问”和“一笑豁离微”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和领悟的高度赞赏。他认为通过简单的一笑,就能领悟到深奥的道理。这种对禅宗精神的高度概括和赞美,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禅宗的韵味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