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下承当早自欺,听人饶舌固非宜。
纵知佛法无多子,争似当时未问时。
【注释】
棒下:即“棒底”,佛教语。比喻佛门中的修行人。
承当:承受,担当;指受业的僧人。
争似:怎及,比得上。
【赏析】
此诗是唐代高僧神秀所作的一首七绝,其诗以议论入诗,以理服人。诗中指出了禅宗顿悟与渐悟的区别,强调在学佛过程中要抓住根本、关键问题,不可纠缠于细节和枝节问题,否则就会误入歧途,不能得道。诗中还对当时的一些僧人进行了批评和讽刺。
第一句“颂古十七首 其六”交代了写作的背景和对象,即赞颂古代僧人的故事。第二句点明中心,即僧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应该抓住根本、关键问题,不能被琐事缠身,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耽误时间。第三句进一步论述了僧人应抓住根本、关键问题的重要性,强调了这一点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则以反问的方式,对当时一些僧人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