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漠人烟外,禅居静趣多。
山遥天接树,江阔日生波。
鸣橹时邻响,征车旧绝过。
清风数声磬,应不入渔歌。
京口僧院
渺漠人烟外,禅居静趣多。
山遥天接树,江阔日生波。
鸣橹时邻响,征车旧绝过。
清风数声磬,应不入渔歌。
注释:
- 渺漠人烟外:形容人迹罕至,只有远处的寺庙显得格外清晰。
- 禅居静趣多:说明寺庙环境幽静,修行的人很多。
- 山遥天接树:描绘出一幅山峦叠嶂、与天空相接的壮丽景象。
- 江阔日生波:形容江水宽广,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 鸣橹时邻响:描述船只在岸边划桨的声音。
- 征车旧绝过:表示过往的车辆早已停驶,只有船只在江上行驶。
- 清风数声磬:形容寺庙里传来的钟声,随风飘荡。
- 应不入渔歌:意味着寺庙的钟声不会被渔民的歌声所掩盖。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写于他晚年任尚书右丞期间,被贬为太子中允后到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京口僧院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通过对山、江、寺、舟、风、磬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
首句“渺漠人烟外”,以“渺漠”一词开篇,营造出一种空旷、远离世俗的感觉,使人不禁联想到寺庙所在的偏远之地。紧接着,“禅居静趣多”一句,点明了这是一处修行者的聚集地,充满了宁静和禅意。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摹,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以“山遥天接树,江阔日生波”开篇,描绘出江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仿佛连天地也融入了这一片宁静之中。而“鸣橹时邻响,征车旧绝过”则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让人仿佛听到了船桨划动的声音和过往车辆的轰鸣,更加突出了寺庙的宁静与世隔绝的氛围。
最后两句“清风数声磬,应不入渔歌”,则将镜头拉回到寺庙,通过对寺庙钟声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反问句“应不入渔歌”,表达了寺庙钟声不会被渔民的歌声所掩盖的观点,进一步凸显了寺庙的清静与庄严。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京口僧院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体现了王维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