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有三印,更无增减剩。
觌面便相呈,能转凡成圣。
一印印空,日月星辰列下风。
一印印泥,头头物物显真机。
一印印水,捩转鱼龙头作尾。
三印分明体一同,看来非赤亦非红。
互换高低如不荐,青山依旧白云中。

这首诗描绘了山僧的三个印,它们分别是“印空”、“印泥”和“印水”。这些印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精神境界:

  1. 第一句“山僧有三印,更无增减剩。”描述了山僧有三种精神印记,即“印空”(指禅宗的空灵意境)、“印泥”(指禅宗的修行实践)和“印水”(指禅宗的智慧领悟)。这些印记是山僧的精神追求,他们通过修行、实践和领悟来达到精神上的解脱和升华。这里的“印”象征着一种精神和信仰的象征,代表着山僧的精神追求。

  2. 第二句“觌面便相呈,能转凡成圣。”描述了山僧的三个印记如何显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当人们与他们面对面接触时,他们能够展示出自己的印记,从而将普通人转化为圣人。这里的“觌面”指的是直接面对、面对面的交流,而“成圣”则是指达到圣人的境界。这说明山僧的印记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更是内在的心灵修炼和精神境界。

  3. 第三句“一印印空,日月星辰列下风。”描绘了山僧的第一个印记——印空。这个印记象征着禅宗的空灵境界,它使得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和执着,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这里的“下风”指的是禅宗中的“下风位”,即修行者处于较低的地位,但仍然能够领悟到禅宗的核心思想。

  4. 第四句“一印印泥,头头物物显真机。”描绘了山僧的第二个印记——印泥。这个印记象征着禅宗的实践修行,它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行,通过具体的行动来体现禅宗的精神。这里的“头头”指的是方方面面,而“物物”则强调了具体的事物。这表达了禅宗的实践精神,即在实践中体现禅宗的真谛。

  5. 第五句“一印印水,捩转鱼龙头作尾。”描绘了山僧的第三个印记——印水。这个印记象征着禅宗的智慧领悟,它需要人们用心去体验和领悟。这里的“捩”指的是扭转、转换的意思,而“鱼龙头作尾”则形象地描述了禅宗的智慧,即从鱼的头部开始,通过智慧的领悟,可以扭转整个鱼的生命过程,使鱼得以重生。这表达了禅宗的智慧领悟和转化的能力。

  6. 第六句“三印分明体一同,看来非赤亦非红。”描述了这三个印记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山僧的精神追求和修行成果。它们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山僧的精神体悟,没有明显的界限或区别。这表达了禅宗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接纳,认为无论哪种形式都是修行者的精神表现。

  7. 第七句“互换高低如不荐,青山依旧白云中。”描述了即使交换了彼此之间的印记,也不会改变山僧的精神境界和修行成果。这里的“换”指的是互换、替换的意思,而“不荐”则是不需要推荐的意思。这表达了山僧对自己精神境界的信心和坚定,即使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山僧仍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同时,这也可以理解为山僧对自己的修行成果的自信,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不需要他人的推荐和认可。

这首诗通过对山僧三种印记的描述,展现了禅宗的精神追求和修行成果。诗中的“印”象征着精神印记、印记的三种类型(印空、印泥、印水)、以及它们所象征的精神境界(空灵境界、实践修行、智慧领悟),并通过对这三者的描绘,传达了禅宗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理解,以及对自身修行成果的自信和坚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