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本分要参禅,卖了山前祖父田。
赤手出门无活计,好儿终不使爷钱。
【注释】
不依本分:不守本份。参禅:禅宗修行。祖父田:祖辈传下的田地。好儿:贤子。
【赏析】
此诗为诗人送别化主所作。化主,即和尚,是出家人。这首诗表面上说和尚不守本份,要参禅悟道,实际上是讽刺和尚不务正业。全诗以“不”字贯穿,用词简练而有力,语言朴实而生动。
不依本分要参禅,卖了山前祖父田。
赤手出门无活计,好儿终不使爷钱。
【注释】
不依本分:不守本份。参禅:禅宗修行。祖父田:祖辈传下的田地。好儿:贤子。
【赏析】
此诗为诗人送别化主所作。化主,即和尚,是出家人。这首诗表面上说和尚不守本份,要参禅悟道,实际上是讽刺和尚不务正业。全诗以“不”字贯穿,用词简练而有力,语言朴实而生动。
注释: - 惠文伯居士请赞:这是一首诗,作者是惠文伯居士。 - 行脚不到庐山: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去过庐山。 - 住院只在江浙:意思是说,作者的住所在江浙一带。 - 偏要冷笑诸方: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嘲笑别人。 - 忘却自家百拙:意思是说,作者忘记了自己的笨拙。 - 讨便宜: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占便宜。 - 破邪说:意思是说,作者喜欢打破别人的理论。 - 一锥一扎:意思是说,作者喜欢用针尖扎人。 -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是“格式要求”。然后要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意、情感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等。最后按照要求作答。 此题注意以下四点:①翻译时做到信、达、顺,即信:准确,不遗漏;达:表达流畅;顺:符合语境,通顺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文蔚侍者请赞(文蔚侍者)—— 文蔚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号,他曾经担任过侍者,这里指文蔚曾为一位侍者。 2. 心粗胆大,少实多虚。(心粗胆大,少实多虚:形容做事轻率,缺乏实际内容,却充满虚幻的想法。)—— 描述一个人在行事时,心态不慎重,做事没有踏实的基础,却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作品《题画》。 诗句释义: 1. 肋下三拳,拦腮一掌。 肋下三拳:指画家用笔力强劲有力,如同用拳头打在肋骨下方。 拦腮一掌:指画家用笔力强劲有力,如同用手掌拍打着脸庞。 2. 据令而行,谁知痛痒。 据令而行:根据命令行事,形容画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创作。 谁知痛痒:指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知道这种力度是否适合自己的作品。 3. 转身一拶验来端,杨岐种草铁心肝。
注释: 1.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 译文:不求佛教和佛法。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否定态度,他认为佛教和佛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 人天眼目,佛祖冤雠。 译文:世人的眼睛,是佛祖的仇敌。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的看法,认为世人都是佛祖的敌人,他们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无法看清本质。 3. 香岩下指南作北,剑池上看楼打楼。 译文:香岩山下向南走,剑池边上楼上看楼下打。 赏析
惠文伯居士请赞 其六 无卓锥之地,有无价之宝。 元不用安排,拈来用恰好。 没人情,佛亦扫。 这般村僧,脱空到老。 译文: 惠文伯居士请我赞美这首诗。 没有一块小地,却有无价之宝。 原本不需要安排,随意使用恰到好处。 没有人的情面,佛也会清扫。 这样的村僧,白白度过了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无地无物但拥有无价之宝的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这样的人的不屑和嘲笑
解析 诗句释义 1. 师肇 - 指的是某位名叫“肇”的僧人。 - 师肇首座:指的是该僧人在佛教寺庙中担任首位座主,通常负责主持重要的宗教仪式或讲座。 2. 请赞 - 表示请求赞扬、称赞的意思。 3. 太愚痴 - 形容某人非常愚蠢或者缺乏智慧。 4. 一句子 - 指一句话或一段话,这里可能意味着简单的言语或表达。 - 佛不知:意指佛陀也无法理解或掌握这“一句子”。 5. 临济老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赠惠文伯居士》。全诗如下: 这个贼,无面目。 指东南,看西北。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自知不解守丛林,永劫甘心入地狱。 注释: - 1. “这个贼”:指的是惠文伯居士,他自称是个盗贼。 - 2. “无面目”:表示他无法面对自己,没有羞愧之情。 - 3. “指东南,看西北”:形容惠文伯居士的行为和态度不定,没有明确的主见。 - 4.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汉生佛祖的诗歌。 惠文伯居士请赞 其三 这汉生来无状,佛祖亦难近傍。 趯出金圈栗蓬,开口不在舌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属于长庆体诗的一种风格。诗中通过描述汉生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佛祖的敬仰之情。诗句“这汉生来无状,佛祖亦难近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汉生和佛祖进行对比,突出了汉生的特点和佛祖的威严。“趯出金圈栗蓬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惠文伯执拗,不知道年老已成魔;后两句写惠文伯偏要时时进入自己的卧室,所招来的怪恨者多。最后一句“咄”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感叹,意思是:唉!你真是一个难对付的人啊! 【答案】 是人道渠执拗,不知年老成魔。 偏要时时入室,所招怪恨者多。 阿呵呵,屈指东西谁似它。 咄
【注释】 日用分明直似弦,不将佛法污心田:日常的生活就像明如白练的弓弦一样清晰,但我并不因此污染自己的心田。 自言世上无仙客,老倒维摩得半边:你自己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神仙,而我已经把维摩诘的半边脸(喻指维摩诘的半个面庞)变老了。 【赏析】 此为送别诗,诗人在诗中对朋友化主进行了热情的劝解和鼓励。首句“日用分明直似弦”意谓日用之物,如同明如白练的弓弦一般清晰,比喻生活清贫,并不因此而污染了心田
【注释】: 1. 百亿分身:比喻极多,难以计算。 2. 有情:指人或事物具有情感。 3. 驴腮马颔:形容丑陋。 4. 意在钩头不在星:意思是说,他的意图在于钩取别人的心而不在表面的表现上。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化主的形象,表达了对化主的厌恶和鄙视。 首句“百亿分身利有情”,意为化主拥有无数的分身,利益无处不在,但这些都是虚名,并没有真正的意义。
``` 把得袈裟裹草鞋,相逢只么笑咍咍。 孔门弟子还知否,曾向灵山及第来。 注释: - 把得袈裟裹草鞋:意为穿着袈裟和草鞋,形容简朴的生活方式。 - 相逢只么笑咍咍:相逢时只是笑着说话。 - 孔门弟子:指孔子的弟子们,即孔子的学生们。 - 曾向灵山及第来:曾经获得佛祖的点化,得到学位(即功名、学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释崇岳简朴的生活方式和与佛祖的亲密关系
【注释】 败坏:败坏,毁坏。笤帚桩:即扫帚柄。 等闲:随便,轻易。 宗纲:本指帝王的法度,这里指封建社会的法度。 标格:风度、气节。 别:独特。 不比诸方:比不上其他的地方。 孟八郎: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中载:“孟学士(八娘)尝谓人曰:‘吾有女年及笄矣,未嫁而丧夫,人皆为嗟惋之。’余曰:‘何也?’曰:‘有女弟字八娘者,其人也,颇聪慧,能文章,然多与时人不协,故不得其婿
【解析】 此诗为五律,共八句。前四句写太白峰高而宇宙低,先师灵骨未移的壮丽景色。后四句写山中儿孙个个如此,路上行人如碑般众多。诗人以景结情,寄寓了他对国家前途的美好祝愿。 “亮典座归中峰庵”是全诗第一句。亮典座:指僧人道亮。典座,僧团中的副职,负责接待、安排宾客和供餐等事务。这里指道亮和尚回到他久居的中峰寺中。中峰庵:在今安徽歙县北,为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居。 “太白峰高宇宙低”是第二句。太白峰
无量寿佛赞 四十八弘誓愿,百千万亿弥陀。 水鸟树林开正眼,为人亲切不消多。 注释:无量寿佛的四十八种宏大誓愿,有百千万亿位弥勒佛。在清澈的水边,鸟儿在水中游动,树木在岸边生长,水面上的倒影清晰可见。人们看到这样的美景,自然会心生欢喜,不再需要其他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赏析:这首《无量寿佛赞》是一首颂扬无量寿佛的诗歌。它通过对无量寿佛的赞叹,表达了人们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