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一著没巴鼻,坐断诸方成忌讳。
此心不向白云闲,一锡飘然下层翠。
晦庵过犯弥天大,居士无端也捏怪。
至今落赚有谁知,也要大家偿夙债。
诗句解析:
- “当头一著没巴鼻,坐断诸方成忌讳”
- 这句描述了一种权威或控制力。”当头一著”比喻为一种主导或掌控的力量,“没巴鼻”意味着非常有效,能够牢牢抓住不放。”坐断诸方”表示这种力量无所不在,几乎占据了所有领域。“成忌讳”则暗示这种力量被认为可能引发问题或引起不满。
- “此心不向白云闲,一锡飘然下层翠”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然的向往。“白云闲”象征着无拘无束、不受约束的状态。“一锡飘然”形容某种轻盈、飘逸的状态,“下层翠”可能指的是从高位俯瞰到的美丽景象或者某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 “晦庵过犯弥天大,居士无端也捏怪”
- 此句指出晦庵(可能是指某位有过失的人物或团体)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弥天大”形容过错极为严重,影响广泛。“居士无端也捏怪”中的“居士”指某个人,可能是在评论或指责某人无端的猜疑或指责他人。
- “至今落赚有谁知,也要大家偿夙债”
- 这两句表明即使有人最终认识到错误或受到惩罚,也需要其他人为此付出代价或偿还债务。这里的“落赚”可能指的是因为误解、指控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错误判断或后果。“偿夙债”意味着要还清因过去的行为或决策而产生的欠债或罪责。
译文:
送聪首座之弋阳兼呈陈郎中
当头一着未得手,坐断四方成忌讳。
此心不与白云闲,一锡飘然下翠微。
晦庵之罪弥天大,居士疑怪又何奇。
至今落网谁得知,也须大家偿夙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权威或控制力以及与之相伴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权力、自由和个人责任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不同场景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威、个人自由和道德选择的复杂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