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却一,拈却七,佛祖玄关元不识。
百尺竿头掉臂行,笑指西方日头出。
透金圈,吞栗棘,明眼衲僧没气息。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大意如下:
“去除一(指烦恼) ,拈取七(指正知、正见) ,佛祖玄关元不识。
百尺竿头掉臂行 ,笑指西方日头出。
透金圈,吞栗棘,明眼衲僧没气息。”
逐句释义与译文:
- 去除一(指烦恼):去除烦恼。
- 拈却七(指正知、正见):抓住正知、正见。
- 佛祖玄关元不识:佛祖的真谛是深不可测的,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
- 百尺竿头掉臂行:形容修行人到达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
- 笑指西方日头出:形容修行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如同太阳从东方升起。
- 透金圈,吞栗棘:描述修行人达到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如同穿透金圈和吞咽刺棘。
- 明眼衲僧没气息:形容修行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如同明眼的和尚没有气息。
注释:
- 去却一:去除一(指烦恼)。
- 拈却七:抓住正知、正见。
- 佛祖玄关元不识:佛祖的真谛是深不可测的,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
- 百尺竿头掉臂行:形容修行人到达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
- 笑指西方日头出:形容修行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如同太阳从东方升起。
- 透金圈,吞栗棘:描述修行人达到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如同穿透金圈和吞咽刺棘。
- 明眼衲僧没气息:形容修行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如同明眼的和尚没有气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表达了修行人达到极高境界时,可以自在地行走于世界之中的情景。诗中运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象征性的描述,如“百尺竿头”,象征着修行人的修行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透金圈”和“吞栗棘”则象征着修行人已经超越了一切束缚,达到了自在的境界。整首诗充满了宗教色彩,表达了对修行人高深境界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