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却一,拈却七,佛祖玄关元不识。
百尺竿头掉臂行,笑指西方日头出。
透金圈,吞栗棘,明眼衲僧没气息。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大意如下:

“去除一(指烦恼) ,拈取七(指正知、正见) ,佛祖玄关元不识。

百尺竿头掉臂行 ,笑指西方日头出。

透金圈,吞栗棘,明眼衲僧没气息。”

逐句释义与译文:

  1. 去除一(指烦恼):去除烦恼。
  2. 拈却七(指正知、正见):抓住正知、正见。
  3. 佛祖玄关元不识:佛祖的真谛是深不可测的,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
  4. 百尺竿头掉臂行:形容修行人到达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
  5. 笑指西方日头出:形容修行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如同太阳从东方升起。
  6. 透金圈,吞栗棘:描述修行人达到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如同穿透金圈和吞咽刺棘。
  7. 明眼衲僧没气息:形容修行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如同明眼的和尚没有气息。

注释:

  • 去却一:去除一(指烦恼)。
  • 拈却七:抓住正知、正见。
  • 佛祖玄关元不识:佛祖的真谛是深不可测的,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
  • 百尺竿头掉臂行:形容修行人到达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
  • 笑指西方日头出:形容修行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如同太阳从东方升起。
  • 透金圈,吞栗棘:描述修行人达到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如同穿透金圈和吞咽刺棘。
  • 明眼衲僧没气息:形容修行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自在地行走,如同明眼的和尚没有气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表达了修行人达到极高境界时,可以自在地行走于世界之中的情景。诗中运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象征性的描述,如“百尺竿头”,象征着修行人的修行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透金圈”和“吞栗棘”则象征着修行人已经超越了一切束缚,达到了自在的境界。整首诗充满了宗教色彩,表达了对修行人高深境界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