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佛性无,门上钉桃符。
千邪俱不入,百怪尽消除。
注释:这句诗意思是,狗子是佛性无邪之物,所以门上钉桃符也无所谓。千种邪恶都进不来,所有的妖怪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赏析:此诗以“颂古”为题,歌颂了佛性无邪的狗子,以及千种邪恶都不能够进入和百怪都能够消除的神奇力量,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的崇敬之情。
狗子佛性无,门上钉桃符。
千邪俱不入,百怪尽消除。
注释:这句诗意思是,狗子是佛性无邪之物,所以门上钉桃符也无所谓。千种邪恶都进不来,所有的妖怪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赏析:此诗以“颂古”为题,歌颂了佛性无邪的狗子,以及千种邪恶都不能够进入和百怪都能够消除的神奇力量,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的崇敬之情。
注释: - 惠文伯居士请赞:这是一首诗,作者是惠文伯居士。 - 行脚不到庐山: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去过庐山。 - 住院只在江浙:意思是说,作者的住所在江浙一带。 - 偏要冷笑诸方: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嘲笑别人。 - 忘却自家百拙:意思是说,作者忘记了自己的笨拙。 - 讨便宜: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占便宜。 - 破邪说:意思是说,作者喜欢打破别人的理论。 - 一锥一扎:意思是说,作者喜欢用针尖扎人。 -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是“格式要求”。然后要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意、情感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等。最后按照要求作答。 此题注意以下四点:①翻译时做到信、达、顺,即信:准确,不遗漏;达:表达流畅;顺:符合语境,通顺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文蔚侍者请赞(文蔚侍者)—— 文蔚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号,他曾经担任过侍者,这里指文蔚曾为一位侍者。 2. 心粗胆大,少实多虚。(心粗胆大,少实多虚:形容做事轻率,缺乏实际内容,却充满虚幻的想法。)—— 描述一个人在行事时,心态不慎重,做事没有踏实的基础,却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作品《题画》。 诗句释义: 1. 肋下三拳,拦腮一掌。 肋下三拳:指画家用笔力强劲有力,如同用拳头打在肋骨下方。 拦腮一掌:指画家用笔力强劲有力,如同用手掌拍打着脸庞。 2. 据令而行,谁知痛痒。 据令而行:根据命令行事,形容画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创作。 谁知痛痒:指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知道这种力度是否适合自己的作品。 3. 转身一拶验来端,杨岐种草铁心肝。
注释: 1.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 译文:不求佛教和佛法。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否定态度,他认为佛教和佛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 人天眼目,佛祖冤雠。 译文:世人的眼睛,是佛祖的仇敌。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的看法,认为世人都是佛祖的敌人,他们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无法看清本质。 3. 香岩下指南作北,剑池上看楼打楼。 译文:香岩山下向南走,剑池边上楼上看楼下打。 赏析
惠文伯居士请赞 其六 无卓锥之地,有无价之宝。 元不用安排,拈来用恰好。 没人情,佛亦扫。 这般村僧,脱空到老。 译文: 惠文伯居士请我赞美这首诗。 没有一块小地,却有无价之宝。 原本不需要安排,随意使用恰到好处。 没有人的情面,佛也会清扫。 这样的村僧,白白度过了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无地无物但拥有无价之宝的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这样的人的不屑和嘲笑
解析 诗句释义 1. 师肇 - 指的是某位名叫“肇”的僧人。 - 师肇首座:指的是该僧人在佛教寺庙中担任首位座主,通常负责主持重要的宗教仪式或讲座。 2. 请赞 - 表示请求赞扬、称赞的意思。 3. 太愚痴 - 形容某人非常愚蠢或者缺乏智慧。 4. 一句子 - 指一句话或一段话,这里可能意味着简单的言语或表达。 - 佛不知:意指佛陀也无法理解或掌握这“一句子”。 5. 临济老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赠惠文伯居士》。全诗如下: 这个贼,无面目。 指东南,看西北。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自知不解守丛林,永劫甘心入地狱。 注释: - 1. “这个贼”:指的是惠文伯居士,他自称是个盗贼。 - 2. “无面目”:表示他无法面对自己,没有羞愧之情。 - 3. “指东南,看西北”:形容惠文伯居士的行为和态度不定,没有明确的主见。 - 4.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汉生佛祖的诗歌。 惠文伯居士请赞 其三 这汉生来无状,佛祖亦难近傍。 趯出金圈栗蓬,开口不在舌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属于长庆体诗的一种风格。诗中通过描述汉生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佛祖的敬仰之情。诗句“这汉生来无状,佛祖亦难近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汉生和佛祖进行对比,突出了汉生的特点和佛祖的威严。“趯出金圈栗蓬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惠文伯执拗,不知道年老已成魔;后两句写惠文伯偏要时时进入自己的卧室,所招来的怪恨者多。最后一句“咄”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感叹,意思是:唉!你真是一个难对付的人啊! 【答案】 是人道渠执拗,不知年老成魔。 偏要时时入室,所招怪恨者多。 阿呵呵,屈指东西谁似它。 咄
诗句原文: 机轮元不挂丝头,会有金鳞上直钩。 蓦口一桡犹未彻,踏反船子有来由。 注释翻译: - “机轮”指的是渔网,“机轮元不挂丝头”意味着渔网在捕鱼时不会被轻易地解开或损坏。 - “会有金鳞上直钩”中的“金鳞”比喻鱼,而“上直钩”则是指鱼儿被引诱并最终落入渔网之中。 - “蓦口一桡犹未彻”描述的是渔民用力拉网的动作,尽管已经用尽全力,但似乎还没有完全将网拉出水面。 -
【注释】 颂古,即咏物,以物喻人。“一口吸尽西江水”,比喻人能吞吐世间万物。“庞老不曾明自己”,庞老指唐玄宗李隆基(685-762)。“烂醉如泥胆似天”,形容他昏庸无能,听信奸臣的谗言。“巩县茶瓶三只嘴”,“巩县”指今河南省巩义市,“茶瓶”指陶制茶具,“三只嘴”指壶嘴有三个,用来装水的。 【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唐代名相姚崇的赞美之作。姚崇在唐中宗、睿宗时曾为宰相。唐玄宗即位后
注释:地狱和天堂,八字就可以打开,谁知道没有去的地方也没有来的地方? 若说是已经得到了三禅乐,那就难免会把自身活埋。 赏析:此诗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前两句“地狱天堂,八字打开,谁知无去亦无来”描绘了人世间的虚幻与变幻,后两句“若言已得三禅乐,未免将身自活埋”则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思考。作者通过对生死、苦乐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解析】 此诗为禅宗机锋问答,是佛家禅语。“颂”即歌咏、赞颂;“古”指古代的和尚或高僧。“大机圆应,大用直截。”意谓:一切众生皆有成佛之因,只因有妄想执着而不能觉悟。“雪峰云门”,都是佛教禅宗名宿。雪峰(648—713)是五代时南岳僧人,后入北宗,为唐宋之际著名高僧。雪峰说:“若见性者,何须更问,离言说相,离名闻利,直下承当,莫起邪思。”(《景德传灯录》卷五)。又说:“大千世界,尽是妙明真心
【注释】家家:每家。野狐儿:野猫。铁笛:指吹笛的人。撩乱:杂乱无章,这里指随意、轻佻。不知何处去:不知该往哪里去了。夕阳:指太阳。挂:挂在……上。柳梢西:形容傍晚时分,夕阳挂在柳树的西面。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家家尽看野狐狸”,写人们看到到处都有人在吹笛子。第二句“铁笛横拈撩乱吹”,写笛声撩人,使人心旷神怡。第三句“吹罢不知何处去”,写人们在笛声中沉醉了。最后一句“夕阳已挂柳梢西”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月团团,星斗寒。 解析: - “月团团”:指满月时,月亮呈现圆满的形状,这里形容月亮圆而明亮。 - “星斗寒”:指夜晚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和北斗七星,给人以寒冷、孤独的感觉。 2. 风振海,雷破山。 解析: - “风振海”:描述海浪因为风的吹动而波动的景象,常用以形容自然力量的巨大。 - “雷破山”:比喻雷电之力强大到足以劈开山脉。 译文与赏析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