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一,二非二。
仰面不见天,低头不见地。
一即一,二即二。
仰面见青天,低头亦见地。

【注释】

“一非一,二非二。”: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字数相同,但是内容不同。

“仰面不见天,低头不见地。”:仰头时看不到天空,俯首也看不到地面。

“一即一,二即二。”: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字数相同,但内容不同。

“仰面见青天,低头亦见地。”:仰头时能看到晴朗的天空,低头时也能看到大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第一句“一非一,二非二。”,表达了事物的相对性。这里的“一”和“二”并不是固定的数字,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这种认识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没有绝对的固定性。

第二句“仰面不见天,低头不见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当我们抬头看到天空时,我们是在仰视,当我们低头看到地面时,我们是在俯视。这两种视角都让我们看到了事物的全貌,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它们的全部。这就是所谓的相对性。

第三句“一即一,二即二。”,再次强调了这个观点。这里的“一”和“二”已经不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具体的事物。当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我们会看到它的形状、颜色等属性,这些属性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这种具体性就是事物的实质所在。

最后一句“仰面见青天,低头亦见地。”,则是对前一句的总结。当我们抬头看到天空时,我们是在仰视,当低头看到地面时,我们是在俯视。无论是仰望还是俯视,我们都可以看到天空和地,这就是我们的全部视野。

这首诗通过对事物相对性和具体性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它启示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同时也要有批判的眼光去分辨事物的真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