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灯之前,六六三十六。
然灯之后,九九八十一。
数目甚分明,因甚数不出。
数得出,弄到弥勒下生,依旧杳无消息。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一百四十七然灯之前,六六三十六。
在佛教中,“然灯”是修行者修习禅定时使用的道具,代表清净心。这里用“三十二”,因为“然灯”有三十六面,表示从第一面到第三十二面,每个面都代表着一个修行的阶段。这里的“六六三十六”是指这个范围。
然灯之后,九九八十一。
在佛教中,“然灯”有八十一面,代表更高层次的修行。这里用“三十二”,因为“然灯”有八十一面,但只有三个“十”,即三十个“一”,所以用“九九八十一”,表示修行的最高境界。这里的“九九八十一”是指八十一面,而“三十二”是指这个范围。
数目甚分明,因甚数不出。
这里的意思是,虽然“数目”已经很明了了,但是“数不出”却成了一个谜。这表示修行的过程很复杂,即使我们有了明确的理解,也可能无法达到那个境界。这里的“数不出”是一个反语,意思是“数得出来”。
数得出,弄到弥勒下生,依旧杳无消息。
这里的意思是指在修行的过程中,即使我们能够算出数字,但是最终的结果可能仍然无法实现。这里的“弥勒下生”是一个佛教术语,指弥勒佛即将降临世间。然而,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结果仍然是“杳无消息”,即无法实现。这是对修行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无奈的描述。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然灯之前”和“然灯之后”的数字变化,表达了修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佛教术语和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深刻性。同时,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