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门冷如秋色,竟日曾无俗驾来。
近为耽诗成癖好,寒窗夜作老猿哀。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然后根据分值要求答题即可。
本诗首句“道人门冷如秋色”,用典,“秋色”是《楚辞·招魂》中的意象,这里指僧人的住处冷清寂寞。次句“竟日曾无俗驾来”,点明时间,“竟日”是一整天;“俗驾”指世俗的车马,这里指世俗的客人来访。“竟日”和“曾无”都写出僧人的清高、孤寂。第三句“近为耽诗成癖好”,诗人写自己因为喜欢和尚的诗而成癖,“耽诗”就是喜欢吟诗,这里说是因为喜欢和尚的诗而成了癖好。第四句“寒窗夜作老猿哀”,诗人说自己在寒冷的书房里夜读时,听到窗外猿猴悲鸣,仿佛是哀伤自己的孤独和清高的志向不被理解。
【答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做。前两句写景,以“冷”、“无”等词渲染僧居之僻静;后两句写情,以“耽”“老猿”
等词表达诗人对和尚的喜爱和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全诗语言朴实,意境凄清。
译文:
道士的门庭冷得像秋天一样,整天没有世俗的人前来访问。
我因为喜欢和尚的诗而成了一个癖好,寒冷的夜晚在窗下吟诵着,好像听见了老猿的哀鸣。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贾岛与庆善圭相识已很久,但两人性格迥异。贾岛性情疏懒淡泊,不喜与俗人往来,所以常住山中,闭门不出;而庆善圭却好游山玩水,饮酒作诗,因此他常到贾岛那里去拜访。贾岛很欣赏他的诗才,两人也结为忘年交,互相唱和。然而,由于彼此性格不同,两人的友情并不十分融洽。有一次,两人同游天台山,贾岛在山中修道,而庆善圭却醉卧于松下。后来,庆善圭被官府捉拿入狱,贾岛写了这首送别诗。
首联两句写景,渲染气氛。首句“门冷如秋色”,写僧人住所幽深冷清;次句“竟日曾无俗驾来”,说明这幽深冷清的住所很少有人来过访,可见僧人的清高孤寂。
颔联两句写诗人对和尚的深厚感情。上句“近为耽诗成癖好”,说诗人因为喜欢和尚的诗而成了一个癖好(爱好);下句“寒窗夜作老猿哀”,说寒冷的夜晚在窗下诵读和尚的诗时,好像听到了老猿的悲鸣。颈联两句写诗人与和尚的交往情况。上句“竟日曾无俗驾来”,写诗人整日都在寺院内,很少外出;下句“因逢便问公师事”则表明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和尚经常向他请教诗文问题。
尾联两句写诗人离别时的心情。诗人说:“我因为喜欢和尚的诗而成了一个癖好”,而如今要告别了,不禁感到有些悲伤。又因为寒冷的夜晚在窗下诵读和尚的诗时,听到猿猴的悲鸣声,更觉得孤单寂寞。
这首诗写得比较含蓄,通过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和尚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