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皆拜岁,山僧不贺年。
孟春犹寒在,日月几曾迁。
去年今日后,今日去年年。
新旧不同者,谁后复谁先。

注释

  • 偈一百二十首:佛教经文中,偈子是佛语或圣者言行的简练表达。这里可能指的是某部经文的节选。“偈”在这里表示诗篇,而“一百二十首”则表明共有120首诗。

  • 其三十二:指这首诗的第三十二篇,即第一百二十首中的第二十二篇。

  • 时人皆拜岁:在农历新年之际,人们通常会相互拜年祝福。“皆”表示全部,“拜岁”是指拜年。

  • 山僧不贺年:这里的“山僧”指的是住在山上的僧人,他们通常过着简朴的生活,不参与世俗的庆祝活动。“不贺年”表示不参与拜年。

  • 孟春犹寒在:孟春指的是农历正月,也就是春季的开始。“犹寒在”表示尽管已经是春天,但天气仍然寒冷。

  • 日月几曾迁:太阳和月亮都是天体,它们围绕地球移动。“几曾迁”表示这些天体移动得非常快,以至于几乎感觉不到它们的移动。

  • 去年今日后:这里的“今年”是指现在的年份,“今日后”则是指去年的今天之后。

  • 今日去年年:这里的“今年”与“去年今日后”相对应,意味着今天是去年的一年之后的今天。

  • 新旧不同者:“新旧”可以指新旧事物、新旧观念等,“不同者”则是指存在差异的事物。

  • 谁后复谁先:这里的“谁后”可以理解为“谁更后”,询问谁更晚出现或发生;而“谁先”则是“谁更早”。这句话表达了对时间顺序的质疑,即无法确定哪个更晚或者更早。

    译文

    人们在新年互相祝福,
    而山中的僧人却选择不庆祝。
    虽然现在是春日,但依然觉得冷,
    日月的运行速度让人感觉它们几乎没有移动。
    从今年的一月到现在的一年过去了,
    新的一年又紧接着旧的一年来临。
    新旧之间存在的差异让人困惑,
    谁能更迟一些或更早一些出现?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时间流逝和人生哲理的诗作,通过对比世俗的庆祝和山中僧人的清静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无常、世事变化的看法。诗中用“日月几曾迁”来表达时间的快速流逝,以及“新旧不同者”来引发读者对于时间和生命变迁的思考。最后一句“谁后复谁先”更是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引人深思。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