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昙学道时,菩提树下坐。
忽尔见明星,漆桶便打破。
才打破始信,从前灯是火。
今人学道不悟道,义路推寻外边讨。
更说从来无悟迷,大似团圞吞却枣。
【注释】:
瞿昙:古印度语,意为释迦牟尼。
菩提:即觉悟,佛教语。
漆桶:指破罐子,比喻无知之人。
才打破始信,从前灯是火。
今人学道不悟道,义路推寻外边讨。
大似团圞吞却枣。
【赏析】:
《偈一百二十首》的第四十首,诗人通过描述一个人对佛教道理的认识过程,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和悟道的看法。
“瞿昙学道时,菩提树下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释迦牟尼为榜样,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他认为,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静坐冥想的过程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忽尔见明星,漆桶便打破。” 接着,诗人描述了人们在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他们可能会看到一些象征性的明星,但因为受到外界干扰,无法坚持下去。最后,他们会放弃修行,就像那个被漆桶打破的漆桶一样。
“才打破始信,从前灯是火。” 然而,诗人强调,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到佛教的道理。他们会发现,那些曾经看似重要的灯,其实就是燃烧着的火焰。这象征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
“今人学道不悟道,义路推寻外边讨。” 在这首诗中,诗人批评了那些只关注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修养的人。他认为这些人只是机械地追求形式上的东西,而没有真正理解佛教的道理。因此,他们无法真正达到修行的目的。
“更说从来无悟迷,大似团圞吞却枣。” 最后,诗人指出,那些真正理解佛教道理的人,不会陷入迷惑之中。相反,他们能够像团圞一样巧妙地将枣吃掉。这是因为他们已经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和要领。
这首诗通过描述释迦牟尼的修行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和悟道的看法。他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批评了那些只关注形式而忽视内在修养的人。他呼吁人们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和提升,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佛教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