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羞懒出人前,只欲隈岩傍水边。
多谢洞庭峰顶月,夜来向我十分圆。
【注释】
灵岩披云台:指庐山的东林寺。披云,披开云雾,指登上东林寺;东林寺位于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十颂:这里泛指佛家语,意即《十方佛名经》所载的诸佛菩萨之名。此诗为庐山东林寺僧惠能所作的偈文,其内容大意是赞美月圆如面之景的。
隈岩:山岩的边沿。水边:水中。谢(qī):感激、感谢之情。洞庭峰顶月:指月色。月到洞庭湖时,光芒四射,犹如满月,故有此说。十分圆:极其圆满。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月之美的感受与赞美。首句直叙其事,第二句写其情态,第三句写其感受,末句写其期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
第一句“老来羞懒出人前”,点明诗人年老体衰,不愿与人交往的情状。“羞懒”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心理状态:“羞”字表明他不愿与世人同处,“懒”字则说明他因年高而行动不便。“只欲隈岩傍水边”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孤独而又宁静的生活状态。“隈岩”即靠近山崖的意思,“水边”则指的是江边或湖畔。诗人选择这样的地方居住,是因为这里的环境清幽宜人,远离尘嚣。
第二句“多谢洞庭峰顶月”,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洞庭湖是长江中最大的湖泊之一,其峰顶之月更是美丽绝伦。诗人在这里用“多谢”一词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的自豪和满足。
最后一句“夜来向我十分圆”,则是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期盼。月亮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团圆、美满和幸福。诗人在夜晚仰望天空,看到月光洒满大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传达了一个年老体衰之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魅力,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也领略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