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无心种种休,松间石上自悠悠。
田园不用争疆界,大地都来一指头。
【注释】
灵岩披云台:在今江苏苏州西南,相传为晋王献之读书处。披云:指披开云雾,登上山顶。
十颂:指《灵岩山诗十首》。
松间石上:指山林中岩石上。自悠悠:任其自然。
田园:指田园风光。争疆界:争夺疆土。
大地:指天地。一指头:指天与地的界限。
【赏析】
此诗是《灵岩山十咏》中的第九首。诗人通过对灵岩披云台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整首诗歌意境优美,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透过无心种种休,松间石上自悠悠。
田园不用争疆界,大地都来一指头。
【注释】
灵岩披云台:在今江苏苏州西南,相传为晋王献之读书处。披云:指披开云雾,登上山顶。
十颂:指《灵岩山诗十首》。
松间石上:指山林中岩石上。自悠悠:任其自然。
田园:指田园风光。争疆界:争夺疆土。
大地:指天地。一指头:指天与地的界限。
【赏析】
此诗是《灵岩山十咏》中的第九首。诗人通过对灵岩披云台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整首诗歌意境优美,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月印禅师 《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五收录了一篇名为“慧林历代禅师真赞”的文献,其中提到:“月印禅师。大中二年八月十五日圆寂。”这首诗就是为月印禅师所作。 月印禅师是唐代禅宗高僧。他的法号是明觉禅师(651~742),俗姓李,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第四十三代祖师。他曾任南岳寺主持,后被追封为“慧林禅师”和“大慈禅师”。月印禅师在南岳寺期间,以禅悟、教化、讲经
诗句 1.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佛陀逊禅师”:这句是题目,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对佛陀逊禅师的颂扬和介绍。 2. “转方作圆,辉今耀昔。龙袖三关,金锤一击。”:描述了佛陀逊禅师的修行成就和对佛法的贡献。 3. “五十馀年,胁不至席。”:表达了佛陀逊禅师长时间的修行和教化,即使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他依然能够保持谦恭的态度。 4. “逆鳞句,阿谁识,生死观来如戏剧。”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光正禅师的诗,通过描绘禅师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之情。 诗句解释: 1. “炟赫佛光,逆顺无碍。” - 炟赫: 意为光明灿烂、显赫。 - 佛光: 指佛教中佛陀的智慧光芒。 - 逆顺无碍: 形容禅师在面对各种情况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 关键词注释: 炟赫 - 光明而显赫;佛光 - 代表佛法的光辉;逆顺无碍 -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安宁。 2.
诗句“只是旧时行李处,等闲举著便郩讹”出自宋代僧人释怀深的作品《偈二首 其一》。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 只是旧时行李处,等闲举著便郩讹。 2. 诗句解析: - 夜来一阵狂风起:这句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狂风突然而起,带来了一种突发的、猛烈的自然力量。 - 吹落桃花知几多:描述了狂风如何无情地摧残了树上的桃花,暗示了自然的无常和人的生命脆弱。
诗句释义: 1. “因风便作海门居”:在风的引导下,慈受和尚选择在海门前定居。这可能象征着他的修行或隐居。 2. “钓尽波澜未见鱼”:尽管努力,却始终未能钓到鱼,意味着他追求的目标或理想似乎遥不可及。 3. “水冷云寒归未得”:水冷、云寒,形容环境艰苦,但他还未能找到回家的方式,暗示他的困境和挑战。 4. “笑看新月上珊瑚”:面对困难,他依然保持乐观,看着新月照耀下的珊瑚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觉海冲禅师 言简理直,道高德重。 无妄谈笑,无妄迎送。 衲子入门,毛发耸动。 密密处,莫能观,倚天灵刃照人寒。 注释: 1.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这是对禅宗历史上的某位禅师的赞美之词。 2. 觉海冲禅师:这是对觉海冲禅师的尊称。 3. 言简理直:言辞简洁明了,道理直接而准确。 4.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声望卓著。 5. 无妄谈笑:没有故意炫耀或嘲笑的行为。 6.
注释: 1. 师道平夷:指禅宗的修行之道,主张心外无物,一切皆空。 2. 师貌浑厚:形容禅师的外貌和气质都很稳重。 3. 持如地心:比喻禅宗的修行方法,强调内心的清净和坚定。 4. 开无妄口:指禅宗的修行方法,要求人们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保持内心的宁静。 5. 四坐道场:指禅寺里的四个座位,代表禅宗的四个修行方法。 6. 一尘不受:指禅宗的修行方法,强调不被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清净。 7. 节角处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焦山风光和诗人心境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雪眉岩顶鹤精神,淡薄家风世少邻。" - 注释:雪眉指的是岩石上的雪花,岩顶则是指山顶,鹤精神形容了山峰上的景色像一只鹤一样清雅脱俗。淡薄家风表示家族中没有太多的世俗束缚。 - 赏析:这句描绘的是焦山的自然景观,山峰如画,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第二句: "明月芦花藏不得
注释: 1.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这是一首赞美禅宗的诗歌,以慧林历代禅师为对象,赞美他们的智慧和教诲。 2. 圆照法空禅师:这是对这首诗的作者,即圆照法师的尊称。 3. 大圆镜中,真光明炬:在大圆镜中,真理如同明亮的火炬,指引着人们前行。 4. 慈中有威,击涂毒鼓:在慈悲之中,蕴含着威严的力量,就像敲击着涂毒的鼓声,让人心生畏惧。 5. 威中有慈,辟荆棘路:威严之中蕴含着慈爱
【注释】 “披”:同“披”,穿。 “逐句寻言总失真”:指对每句诗都要仔细分析,就会失去原意。 “莫将情解斗尖新”:指不要把个人的感情强加到别人身上。 【赏析】 此诗为《灵岩披云台十颂》之八,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禅宗的门下弟子难能可贵,但往往在解读诗句时,不能把握住原义,而只抓住字面上的意思,这样就容易产生误解。因此,他劝诫人们不要将个人情感强加于人,否则会伤害他人
【注释】 灵岩披云台:指庐山的东林寺。披云,披开云雾,指登上东林寺;东林寺位于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十颂:这里泛指佛家语,意即《十方佛名经》所载的诸佛菩萨之名。此诗为庐山东林寺僧惠能所作的偈文,其内容大意是赞美月圆如面之景的。 隈岩:山岩的边沿。水边:水中。谢(qī):感激、感谢之情。洞庭峰顶月:指月色。月到洞庭湖时,光芒四射,犹如满月,故有此说。十分圆:极其圆满。 【赏析】
【注释】 灵岩:山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云台:指灵岩寺中的石刻佛像。十颂:佛教经文,共十卷。兀坐:盘膝端坐。禅流:禅宗。森罗万象: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有生有灭,生生死死,无穷无尽,所以叫森罗万象。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兀坐云根懒举头”,是写诗人坐在灵岩寺里,盘腿打坐,懒得抬头观看。“云根”是说山根,即山脚,这里借指灵岩山;“懒举头”是说懒得抬眼观看
【注释】 披:揭开。云台:指《云笈七签》中的“十方诸天菩萨真形图”。 颂:赞辞。 莫笑山僧语句粗,真情何处著工夫。 真情:真挚的情感。 用尽精神讨,缘木何曾觅得鱼。 寻访、搜寻、追求、探求的意思。缘木:攀援树木。 【赏析】 《灵岩披云台十颂·其十》,作者佚名,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哲理思考的诗作。全诗以山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其生活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
【注释】: 鸡鸣丑,一声唤起庵中叟。 披衣蹈月听松风,人间万事慵开口。 “鸡鸣丑”即寅时,是古人一天之中从夜晚进入黎明的开始。 披衣蹈月听松风,形容僧人披衣踏着月光聆听松涛。 人间万事慵开口,指世间的琐事懒得去说。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和尚在凌晨鸡鸣时分,披衣踏着月光,聆听松涛的声音,对于人间的琐事则感到懒得开口。诗人通过描绘出一幅宁静、幽远而又充满禅意的画面
注释:清晨的湖山,层层叠叠,美景令人陶醉。在这美丽的自然中,我更想探讨其中的玄妙之处。而那七十二座山峰,一定会嘲笑我这个凡人吧。 赏析:此诗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作。首句“平旦寅”点明时间,描绘出洞庭湖清晨时分的美丽景色。第二句“叠叠湖山触目真”进一步描绘了湖山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第三句“个中更拟论玄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思考。第四句“七十二峰应笑人”则将自然与人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