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秋天凉,芙蓉花发题目禅房。
老胡大道分明在,不必诸方问短长。
短不是短,长不是长。
短长不是处,是道非思量。
思量不及,文彩愈彰。
秋山兮秋云片片,秋江兮秋水洋洋。
风悲兰社,天澹沧浪。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赏析”,答题时要注意明确要求,注意结合注释和关键字词理解诗意,然后分析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其十”是第二首诗的标题,全诗四句,第一句为起兴;第二句写芙蓉花发,引出禅房;第三句点出“道”不在诸方长短之间;第四句写思量不及,文彩愈彰;最后两句写风悲兰社,天澹沧浪,欲言欲止,林下好商量。
【答案】
译文:八月中秋天凉,芙蓉花开在禅房。老胡大道明明白白地存在,不必到处去问短长。短不是短,长不是长。短和长都不是处所,而是道非思量。思量不及,文彩更加鲜明。秋山秋云一片片,秋江秋水一洋洋。风悲兰社,天澹沧浪。欲言欲止,林下好好地商量。
注释:①偈:佛家语,即佛教徒的讲说或文字。②短不长:这里指长短是非(意)。③道:指佛家之道或道理。④思量:思考。⑤文彩:文辞华美。⑥秋山秋云:秋天的山峦和天空。⑦秋江秋水:秋天的江河和流水。
赏析:此诗以芙蓉花的开放为缘起,引出了禅房。诗人认为芙蓉花开花结果,与禅宗的修行无异,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无须刻意追求,因此不必到各处去问长短。芙蓉花有短也有长,但并不存在长短的问题。因为“长短不是处”,“长短”都无所谓,而在于是否修得道。所以“思量不及”也就成了“文彩愈彰”,也就是说,越想越没有意思,越想越不如不想。最后诗人用“短长不是处”来结束全诗,表明了一切长短是非都没有意义的观点,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万物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