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长江万古流,当时狼藉若为收。
脚跟只为不点地,又涴桥边块石头。

布袋和尚(原名道济)是唐代僧人,俗姓周,法号德明。他一生坎坷,曾流浪于杭州、苏州等地。公元89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他来到苏州灵岩山,在山上结庵定居。他在灵岩寺坐卧、行走时都带着一布袋,人称“布袋和尚”。

这首诗是诗人为布袋和尚的石像所做。

布袋脚迹石上现:布袋和尚坐卧、行走时都带着一布袋,这袋子就是他的坐具。

名与长江万古流:布袋和尚的名号“德明”和“道济”都是流传千古的。

当时狼藉若为收:当年他曾四处流浪,行踪不定。

脚跟只为不点地:因为他的行脚总是脚踏实地,所以人们叫他“脚头陀”,意即“不踏地”。

又涴(wò)桥边块石头:他又弄脏了桥边的一块石头。

注释:

  1. 布袋脚迹:指布袋和尚坐卧、行走时都带着一布袋,这袋子就是他的坐具。
  2. 石上现:指布袋和尚坐卧、行走时都带着一布袋,这袋子就是他的坐具。
  3. 名与长江万古流:指布袋和尚的名号“德明”和“道济”都是流传千古的。
  4. 当时狼藉若为收:当年的布袋和尚到处流浪,行踪不定。
  5. 脚跟只为不点地:因为他的行脚总是脚踏实地,所以人们叫他“脚头陀”,意即“不踏地”。
  6. 又涴桥边块石头:他又弄脏了桥边的一块石头。
    赏析:
    《题布袋和尚》是宋代诗人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写道:“布袋和尚,坐卧行游,总携一布袋。布袋者,何?其名德明道济也。德明乃佛门之菩萨也,道济则吾夫子之化身也。此僧虽出家,然心常系天下苍生,故名之德明道济。其行踪不定,或居苏州,或住灵岩,或入西天。其为人,好打抱不平,扶危济困;其为诗,清丽高妙,意境深远;其为人,豁达大度,不拘小节;其为诗,清新自然,韵味无穷。其为诗,真可谓‘风花雪月’之佳作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