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将得丧动天常,儋耳安然似玉堂。
来往借书仍借笠,不知雨步瘴烟乡。

【注释】

难:不易。儋耳:指贬谪之地广东的儋县。安然:平静安定的样子。玉堂:古代官署的美称,这里泛指朝廷。来往:往来之间。借书:借用别人的书来读。借笠:借用别人的草帽遮阳。瘴烟:瘴气,一种有毒的气体,这里泛指南方潮湿炎热的地方。赏析:这是一首赞美东坡先生在海南儋州的生活和性格的诗。首句“难将得丧动天常”表达了作者认为得与失是天地间自然的事情,不必过于在意,也反映了东坡先生的淡泊名利、从容面对的态度。次句“儋耳安然似玉堂”描绘了东坡先生在谪居期间的心境平和,如同身处玉堂一样高贵而宁静。第三句“来往借书仍借笠”,表现了东坡先生乐于学习、虚心求教的精神风貌。最后一句“不知雨步瘴烟乡”则描绘了他在南方潮湿炎热的环境下生活的情景,尽管环境艰苦,但东坡先生却能泰然处之,这体现了他超脱尘世的胸怀。整首诗歌通过对东坡先生在海南儋州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乐观豁达、坚韧不拔的性格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文学家深深的敬仰之情。

东坡赞(节选)

难将得丧动天常,儋耳安然似玉堂。
来往借书仍借笠,不知雨步瘴烟乡。

注释:

  1. 难以将得失放在心上影响天地自然的规律。
  2. 在贬谪之地如同生活在华丽的官府里一样自在安详。
  3. 来回走动时借用他人的书来看,也借用他人的草帽遮阳。
  4. 不知道在南方湿热的天气下步行会有什么感觉,仿佛走在烟雾缭绕之中。

赏析:
这首诗歌赞美了苏轼在海南儋州的生活和性格。首先,诗人指出“难将得丧动天常”,意味着苏轼能够超越世俗的得失观念,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其次,“儋耳安然似玉堂”表达了苏轼虽然身处贬谪之地,却能像生活在华丽的官府里一样自在安详。再次,“来往借书仍借笠,不知雨步瘴烟乡”揭示了苏轼乐于学习和虚心求教的品质,即使身处潮湿炎热的南方环境,他也泰然处之。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轼在海南儋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乐观豁达、坚韧不拔的性格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文学家深深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