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团广祐尽愁城,未必心肝铁打成。
话著石公山下事,定如猿叫第三声。
【注释】
①焦山: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淇上人:即广祐,字无为,宋代僧人。见:拜见。②石公:即石秀,宋代梁山泊起义军将领。③猿叫:传说猿类因悲啼而声似“第三声”。④铁打心肠:比喻坚如铁石的胸怀。
【译文】
云团笼罩着广福寺,仿佛愁城,但不一定心地坚硬得像铁一般。
说起石秀在山下的事迹,定会像猿啼的第三声那样动听。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诗。送别焦山淇上人时写其与石秀的故事,以石秀的事迹勉励淇上人。
首句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云堆拥簇着广福寺的雄伟景象。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段,将广福寺喻为一座愁城,形象生动。第二句“未必”,表示怀疑,反问的语气表明诗人对石秀的坚定信仰。第三句“话著”指讲述,“定如猿叫第三声”是说石秀的故事就像猿啼的第三声一样动听。
这首诗通过赞美石秀的高尚品质,勉励淇上人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敢前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淇上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