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圣憎凡,蜗牛上壁。
凡圣情尽,独鹤下田。
向外驰求,乡关转远。
百尺竿头进得一步,脚跟下正好一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其主题为修行者对佛性的感悟。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爱圣憎凡,蜗牛上壁。” 这句诗描绘了修行者对圣人的热爱和对凡人的厌恶,同时也描述了蜗牛向上攀爬的情景。这里的“蜗牛”象征着修行者在追求佛性的道路上,虽然艰难但却不放弃。

  2. “凡圣情尽,独鹤下田。”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圣人与凡人情感的终结,以及只有独自飞翔的鹤才能到达田野的意境。这可能暗示了修行者对于世俗的情感已经放下,只专注于自己的修行。

  3. “向外驰求,乡关转远。” 这句诗描述了修行者对外在世界的追逐,以及因为这种追逐而导致的家乡距离的增加。这可能暗示了修行者对于外在世界的执着,以及这种执着导致的孤独和疏远。

  4. “百尺竿头进得一步,脚跟下正好一锥。” 这句诗描绘了在达到高远的地方时,可能会得到一些意外的好处或收获。这里的“一锥”可能指的是一种小物件,象征着在修行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小成果或者领悟。

  5.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这句诗可能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表达了通过修行者的感悟和体验,佛教的真理得以显现。这里的“一时佛在”可能指的是在修行的过程中,佛教的真理就在眼前,可以随时领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修行者们在追求佛性道路上的心路历程。从对圣人的热爱到对凡人的厌恶,再到对外界的追逐,最后达到内心的平静和领悟,诗歌描绘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困惑的修行过程。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佛教真理的信仰和追求,强调了在修行过程中对佛教真理的不断领悟和体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