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绕崖悬万仞头,檐泉带月几时休。
个中拨转通天窍,人自安闲水自流。
【注释】石𥯦:即“石矶”。路绕崖悬万仞头,形容石矶地势险峻。檐泉带月几时休?形容石矶上的泉水与月亮相伴的景象。个中拨转通天窍,形容石矶上水流通畅。人自安闲水自流,形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石矶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路绕崖悬万仞头”,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石矶的险峻之势。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石矶比作高耸入云的山峰,形象地展现了其险峻的特点。同时,“路绕崖悬”四字也暗示了石矶地势的奇特之处,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颔联“檐泉带月几时休?”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石矶上泉水与月亮相伴的景象。这里的“檐泉”指的是石矶上的瀑布,它如同悬挂在崖壁上的明珠,与月亮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而“几时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一美景的留恋之情,仿佛在询问何时才能与这美景告别。
颈联“个中拨转通天窍,人自安闲水自流。”进一步展现了石矶的自然之美。这里的“个中拨转”意味着石矶内部水流的畅通无阻,仿佛天地之间的通道一般。而“人自安闲水自流”则表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石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