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消,春水足。
春风吹起洞天云,落梅点破苍苔绿。
言发非声,色前不物。
百草头露眼睛,虚空里揣出骨。
林间衲子乐无为,晓来唱个太平曲。
新岁相逢,伏惟万福。
春雪消融,春水丰盈。
春风拂过洞天云海,梅花绽放在青苔之上。
言语并非声音,颜色不是事物。
万物生长露眼睛,虚空中寻找骨骼。
林间的和尚享受无为,清晨唱起太平曲。
愿您万事如意。
春雪消,春水足。
春风吹起洞天云,落梅点破苍苔绿。
言发非声,色前不物。
百草头露眼睛,虚空里揣出骨。
林间衲子乐无为,晓来唱个太平曲。
新岁相逢,伏惟万福。
春雪消融,春水丰盈。
春风拂过洞天云海,梅花绽放在青苔之上。
言语并非声音,颜色不是事物。
万物生长露眼睛,虚空中寻找骨骼。
林间的和尚享受无为,清晨唱起太平曲。
愿您万事如意。
【注释】 1. 布袋赞:以布袋为题材的诗歌。 2. 眼冷千江月:眼中映着千里之远的江水,月光如冰,寒气逼人。 3. 眉横万叠山:眉毛如同万座连绵起伏的山峰一样,横亘在面庞之上。 4. 杖头挑布袋:手持拐杖,头上挑着布袋,形容行者背负重担而行,生活艰辛。 5. 信脚到人间:随意踏步,不拘小节,行走于世间之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背负重物、步履匆匆的行者形象。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述
三教图赞 六耳不同谋,相看已漏泄。 都来只三人,证龟却成鳖。 者也之乎,无为寂灭。 养家一般,道路各别。 别不别,掉棒打落天边月。 注释: - "六耳不同谋":意指虽然有六个人,但各自有不同的心思和计划。 - "相看已漏泄":形容彼此之间的观察和了解让对方感到泄露了秘密。 - "都来只三人":指的是这三人组成了一个团体或组织。 - "证龟却成鳖":比喻原本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注释: 一片寒泉劈面来,断崖崄处滑如苔。 举头只么随流水,大士何曾眼豁开。 观流水观音赞 一片寒泉劈面来,断崖崄处滑如苔。 观者看到观音菩萨像的底座是一片寒泉,水流湍急。观音菩萨像位于一个陡峭的悬崖之上,脚下的石头非常滑,仿佛是长满了苔藓。 举头只么随流水,大士何曾眼豁开。 观音菩萨像抬起头只是随着流水漂动,大士的眼睛又怎么会张开呢?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观音菩萨像静默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
【注释】 岩头禅师:唐天台宗僧人。甘贽:姓甘名贽,字国珍,号岩头,浙江人。居士:指在家居士,即俗人。安居:古时僧尼在寺院内居住,称为“安居”。俗舍:世俗的居所,这里指寺院。太无稽:没有根据。黑白分明:比喻是非清楚。类不齐:比喻不相容。谩(màn)向:公然。露针线:喻公开炫耀自己。赚他女子与夫妻:意思是说,岩头禅师公开炫耀自己的学问,欺骗了世人,让世间的女子和男子都成为了他的“夫妻”
【注释】 ①庞居士:指诗人自己。庞:古地名,这里泛指家。居士:佛教对在家信徒的称谓。 ②得便宜:得到好处。落便宜:占便宜。 ③倾尽家珍:把家里所有的珍贵物品都卖了。 ④卖笊篱:卖做捞鱼用的竹制长柄器具。 ⑤聚头:聚集在一起。无结果:没结果。 ⑥翁子:老翁之子。大无知:非常愚蠢。 【赏析】 这是一首借写卖笊篱的故事来讥讽俗人的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一句,中间用逗号隔开。 前两句“得便宜是落便宜
【注释】 ①颂古:题咏古代的事物。三十一首:共三十二首,这里指诗的次序编号。 ②二十八:此诗是第二十八篇,即第二十八首。 ③桃花开了杏花开:桃、杏树的花期不同,桃花在春末开,杏花在夏初开,所以此处说“桃花开了杏花开”,意思是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来临,百花凋谢,只剩下了桃、杏花还在盛开。 ④陈陈香风扑鼻来:陈陈:形容香气浓烈。香风:芳香的气息。扑鼻而来:形容香气浓郁,直冲鼻子。 ⑤零落尽随流水去
【注释】 1.四偈:佛教禅宗中用以说明道理或禅机、禅理的短文,每偈四句。此指诗僧惠洪作的《四声本草》。 2.乞儿:乞丐。 3.倾囊:把全部财物都拿出来。 4.寥寥:空旷的样子。 5.堪笑:可笑,不值得一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淡泊名利的处世哲学。全篇以“生死到来”为题,抒发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纷繁的认识。 首句“生死到来何抵当”
注释: 1. 颂古四首:作者在《全宋诗》中收录了一组名为《颂古四首》的诗歌,共四句。其中第二句“步步相随蹑去踪”被收录于此。 2. 庵:古代建筑的一种,一般为寺庙、道观等,供人居住或修行的地方。 3. 来往路相通:指庵周围的道路相互连接,行人可以自由往来。 4. 相随:相互跟随,互相陪伴。 5. 蹑(niè)去踪:蹑,蹑足而行,意为轻手轻脚地行走。去踪,离开原地的痕迹。形容走路时小心翼翼
颂古四首 其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此诗前两句写钟声,后两句写僧人。 钟声披起郁多罗,信手拈来不在多。 “郁多罗”是梵文音译,指佛经,这里指佛典。 钟声披起郁多罗,信手拈来不在多。 意思是:钟声响起时,佛经被风吹拂,随风飘散。信手拈来不在多,意谓佛经虽然很多,但是随便一抓就可以得到。 堪笑当年明上座,狼忙驰逐太奔波。 “明上座”指高僧。“狼忙驰逐太奔波”意为
注释:祖图赞,指唐代诗人杜甫。点污人间闲纸墨,祇因五叶一花开,指唐朝的诗风在盛唐时期达到巅峰。看他次第传芳去,总是邯郸学步来,比喻后人学习前人而没有创新,如同邯郸学步,反而失去了本来的特色和风格。 译文:祖图赞,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风在当时达到了巅峰。他的作品犹如繁花盛开,为人间带来了无尽的色彩。然而,后世之人却纷纷模仿他,却失去了自我,如同邯郸学步一般,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风格。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僧人日常生活的诗,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和注释。下面是对该诗的分析: 诗词原文 上方一夜开香积,天晓堂中吃雪团。 信手拈来当面掷,不知谁识为人寒。 诗词翻译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寺庙里举行了盛大的祈福仪式,僧侣们围坐在一起,共享美味的晚餐。清晨时分,僧侣们聚集在寺庙中,享用着由僧人自己制作的美味食物。他们随手拈起食物,便直接投入口中
注释:袈裟(梵语作“伽唪”或“伽胝”)拈得(即穿上)起来轻便,就像一片闲云拥半肩。不要说我逢人就频频地抖擞,那是借婆子的裙摆拜见婆子的缘故。(婆,婆婆;抖擞,抖动衣服)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个人在过年时,穿着新衣去拜见长辈的情景。袈裟(梵语作“伽唪”或“伽胝”)是佛教徒的常服,这里指新衣。“拈得喜轻便,一片闲云拥半肩。”意为穿好新衣,觉得轻松愉快,像一片闲云轻拥在肩上。这是对自己心情的写照。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赏析诗句内容,首先要读懂原诗句的意思,然后抓住诗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钟声披起郁多罗”,意思是:钟声响起,如披上郁多罗(一种贵重的织物),这里以喻指佛门。“信手拈来不在多”,意思是:随意拿来,用不着多少,这里意在强调佛教的教义并不神秘,而是通俗易懂。“堪笑当年明上座,狼忙驰逐太奔波”,“堪笑”意为可笑、可叹
【诗句释义】 1. 今朝二月二十五:今天是农历二月二十五日。 2. 等闲触发千钧弩:轻松地触动了强大的力量,像用千钧弩箭射击一样。 3. 一箭中红心:比喻一举成功或击中要害。 4. 大地无寸土:形容战斗激烈或局势严峻。 5. 四围上下绝遮栏:四周和高处都没有遮挡物。 6. 露出太白庵中主:暴露了太白庵中的主犯。 7. 去岁因丧本师归:去年因为丧事而回到老家。 8. 未免声声叫冤苦
这首诗是一首偈语,表达了佛教禅宗的“无我”观念。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暗示了生死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佛法的理解。 第一句“了知生死本来同,无数深红间浅红。”是说明白了生死本来是一样的,就像无数的深色与浅色相间的花丛一样。这是在表达一种对生死的超越和超脱,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的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句“堪笑衲僧无用处,尽将衣钵付春风。”是对那些只知道穿衣吃饭
注释:人生在世,常常感到劳累不堪,昏昏欲睡。等到天亮时,才匆匆忙忙地去工作。回到家中,只做了一点小事,就不得不又重新开始一天的劳作。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人生辛苦的诗。诗人以劳生正昏睡,侵晓已先行起兴,表现了人们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累的情景。家事一着子,日出事还生,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早起忙碌的艰难处境。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寓意深刻,是一篇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