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阴古杉高百尺,苍弁虬髯森淀漆。
林深化蝶粉光冷,威凤飘飖感仙实。
旁有聋僧唤不闻,嗫嗫枯吟如有失。
或时兀坐何堆豗,或时手把古书帙。
帙中明星不复记,案上吟篇已亡律。
居山六月不知暑,地凉艳草生幽苾。
茶灶泥崩古藓黏,石盆仰地莲花出。
山童昼睡靠其旁,裤如盘络不掩膝。
僧今老矣无别怀,时梦响潭清汩汩。
终当卜室居其偏,坐看蜿蜒舞清溢。

【注释】

  1. 殿阴:殿堂的阴面。
  2. 苍弁(biàn):指黑色头巾。
  3. 虬髯(qiú rán):龙一样的胡须。
  4. 森淀漆:像深黑的漆色一样。
  5. 林深化蝶粉光冷:树林深处阳光照射,使得花瓣上的蝴蝶花粉在光影下显得格外清冷。
  6. 威凤:威武的凤凰。
  7. 兀坐何堆豗(dā chén):长时间坐着不动。
  8. 古书帙(shì):旧书。
  9. 案:书桌。
  10. 吟篇已亡律:吟咏的作品已经失去了音律。
  11. 居山六月不知暑:生活在山上,即使到了六月,也没有感觉到酷热。
  12. 地凉艳草生幽苾(qī):山中土地凉爽,芳香的野草生长得幽静而清新。
  13. 茶灶:煮茶用的火炉或灶台。
  14. 石盆:石制的水盆。
  15. 盘络:盘曲的样子,形容腿长。
  16. 无别怀:没有其他的愿望或情感。
  17. 时梦响潭清汩汩(gǔ): 有时梦中听到泉水清澈流淌的声音。
  18. 终当卜室居其偏:最终应当选择一处房子居住在这里。
  19. 蜿蜒:弯曲延伸的样子。
  20. 清溢:清澈的水流溢出来。

【赏析】
《杉下聋僧》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山林中的一位聋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联描写寺中古树,颔联写深林中的景象,颈联写聋僧的动作,尾联则写诗人对聋僧的想象。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动作,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