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不会巧说,大都应个时节。
相唤吃碗茶汤,亦无祖师妙诀。
禅人若也未相谙,踏著秤锤硬似铁。
偈四首 其一
山僧不会巧说,大都应个时节。
相唤吃碗茶汤,亦无祖师妙诀。
禅人若也未相谙,踏著秤锤硬似铁。
【注释】
- 山僧:指隐士或出家修道者。
- 巧说:巧妙的言辞。
- 时节:时机。
- “相唤”:即邀请。
- 吃: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喝、用。
- 祖师:本指佛教中传授教义和修行方法的师傅,这里泛指师父。
- 妙诀(miǎo jué):高明的法术。
- 相谙(xiāng níng):互相了解、认识。
- 秤锤(chèng chún):一种古代用于称量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坚定的意志或决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公案诗,通过描述一位山僧与禅人之间的对话来阐述禅宗的道理。
“山僧不会巧说,大都应个时节。”这句话表明了山僧并不擅长使用巧妙的言辞,而是注重时机和时机的重要性。在禅宗中,时机是一种重要的修行因素,只有当特定的时机出现时,才能进行有效的修行。因此,山僧不会刻意寻找时机,而是等待时机的到来。
“相唤吃碗茶汤,亦无祖师妙诀。”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禅宗的观念:虽然祖师留下了许多高明的法门,但实际上,真正的修炼并不是依赖于这些法门,而是需要自己去体验和领悟。也就是说,即使祖师留下了一些高明的法门,但如果没有自己内心的体验和领悟,这些法门也无法真正地发挥作用。
“禅人若也未相谙,踏著秤锤硬似铁。”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禅宗中的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如果禅人没有真正地去体验和领悟,那么他的行为就如同踩在一块坚硬的铁上一样,无法感受到任何变化。这是因为真正的体验和领悟需要亲身去尝试和经历,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真理。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禅师与一位禅人的交流来阐述禅宗的核心观念——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寻找时机或依赖法门,而在于亲身的体验和领悟。这种修行方式更加真实、自然,能够让人们真正地体验到佛法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