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田园抛弟妹,异乡灯火对妻儿。
十年漂泊孤篷雪,谁补梅花入楚辞。
探访贬所的孤帆
从故里到异乡,诗心依旧
- 前言
- 诗句解读
- 背景介绍
- 第一段
- 故里田园抛弟妹
- 对妻儿异乡灯火
- 孤篷雪漂泊十年
- 第二段
- 谁补梅花入楚辞
- 孤身漂泊者之苦
- 对人生哲理思考
- 赏析
- 孤篷雪漂泊十年
- 谁补梅花入楚辞
- 注释与译文对照表
- 注释详细解释
- 译文翻译对比
- 结语
- 诗歌主题总结
- 对人生态度启示
故里田园抛弟妹,异乡灯火对妻儿。
十年漂泊孤篷雪,谁补梅花入楚辞。
探访贬所的孤帆
从故里到异乡,诗心依旧
探访贬所的孤帆 从故里到异乡,诗心依旧 1. 前言 - 诗句解读 - 背景介绍 2. 第一段 - 故里田园抛弟妹 - 对妻儿异乡灯火 - 孤篷雪漂泊十年 3. 第二段 - 谁补梅花入楚辞 - 孤身漂泊者之苦 - 对人生哲理思考 4. 赏析 - 孤篷雪漂泊十年 - 谁补梅花入楚辞 5. 注释与译文对照表 - 注释详细解释 - 译文翻译对比 6. 结语 - 诗歌主题总结 - 对人生态度启示
【注释】 临终偈:临死时写的一首诗。 动静声色外:指超脱于世间名利、声色诱惑之外。 时人不肯对:当时的人不理解、不赞同。 出世间:指跳出世俗,达到佛道境界。 毕竟使谁会:到底谁能领会、理解。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僧人在临终之际所作的诗偈。诗人把世人的名利、声色之欲比作外面的动、静、色三相,而自己的心性则超越于这外面的境界之上,所以世人不理解、不接纳也属必然。最后以“毕竟使谁会”收尾
释渊是宋代的诗人。 释渊,字万壑,生活在南宋时期。根据历史记载,他居住在潭州道林寺,并受到当时禅师大沩月庵善果的直接法嗣。释渊不仅被记录在《嘉泰普灯录》卷二一和《五灯会元》卷二中,他的生平和诗歌成就也得到了后世诗人的传颂和研究。 释渊的诗作主要以偈颂的形式出现,这些作品多反映了其对禅宗的理解及其个人感悟。例如,在他的一首诗“动静声色外”中,表达了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昔人不可见: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过去的人的无法触及和怀念。 2. 行路多长松:描述了在旅途中,经常可以看到参天大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坚韧。 3. 空遗炼丹处:炼丹处,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诗人表达了一种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4. 井干绿苔封:描述了井干石上覆盖着绿色的苔藓,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时间的沉淀。 5. 月明还独宿
林下 久从林下游,颇识林下趣。纵渠绿阴繁,不碍清风度。闲来石上眠,落叶不知数。一鸟忽飞来,啼破幽寂处。 译文: 在树林下面游玩,熟悉了那里的乐趣;即使树荫浓密,也不会妨碍清凉的微风通过。 闲暇时我在石头上小憩,落叶飘落,我竟不知道有多少;忽然有鸟儿飞过来,打破了这里的寂静。 注释: - 久从林下游:很久以来就喜欢在树林里游逛。 - 颇识林下趣:很熟悉林下的乐趣。 - 纵渠绿阴繁
【注释】 十竹:诗人在城中种了十株竹子,用以点缀自己的庭院。 尺土寸金:一寸土地价值千金,形容土地珍贵。 幽轩种竹:在幽静的庭轩中种植竹子,以增添雅致。 长儿孙:子孙繁衍。 穿我阶前绿苔破:绿苔被踩踏得破了洞。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是一首咏物小诗,描写的是作者在城中种下了十株竹子后的情景。诗中有景、有情,通过“寸土”“尺土”等词来表达作者对土地的珍视和珍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
【注释】 临终偈:临死时写的一首诗。 动静声色外:指超脱于世间名利、声色诱惑之外。 时人不肯对:当时的人不理解、不赞同。 出世间:指跳出世俗,达到佛道境界。 毕竟使谁会:到底谁能领会、理解。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僧人在临终之际所作的诗偈。诗人把世人的名利、声色之欲比作外面的动、静、色三相,而自己的心性则超越于这外面的境界之上,所以世人不理解、不接纳也属必然。最后以“毕竟使谁会”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