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持木铎,高识世难群。
览照惊秋鬓,看碑见旧文。
救时曾抗牍,退迹欲眠云。
帐外横经者,清朝已立勋。
贾希德
山东持木铎,高识世难群。
览照惊秋鬓,看碑见旧文。
救时曾抗牍,退迹欲眠云。
帐外横经者,清朝已立勋。
注释:
- 贾希德:作者自号,这里指诗人自己。
- 山东:指山东省,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名称。
- 持木铎:持着木制的传声器,即木铎。
- 高识:高远的见识,意指诗人有远见卓识。
- 世难群:世上的困难和困境。
- 览照:观看、审视。
- 秋鬓:秋天的鬓发,这里用来比喻年老。
- 看碑:指的是查看石碑上的碑文、记载。
- 抗牍:指在困难时刻挺身而出,提出抗议或建议。
- 退迹:退隐、隐居。
- 想眠云:想要像云一样悠闲地休息。
- 帐外:帐篷之外,泛指外面。
- 横经:指在帐篷外学习、讲学。
- 清朝:这里可能是指一个朝代或政治派系,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 立勋:建立功勋,成就一番事业。
赏析:
这首五律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以贾希德为题,通过对其生平事迹的描写和对其诗歌作品的赞颂,表达了对诗人的敬仰之情。
首联“山东持木铎,高识世难群”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背景——山东的木铎(一种古代的乐器),意味着诗人具有高远的见识,能够在乱世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这里的“世难群”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颔联“览照惊秋鬓,看碑见旧文”,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这里的“秋鬓”既指诗人的年纪,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而“看碑见旧文”则是诗人通过对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来寻求历史的智慧和启示。
颈联“救时曾抗牍,退迹欲眠云”表现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和社会危机时的勇敢和决心。这里的“抗牍”可能指的是诗人曾站出来发表过抗议或建议的言论,而“退迹欲眠云”则表达了诗人在晚年选择退隐、享受闲适生活的愿望。
尾联“帐外横经者,清朝已立勋”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横经者”可能指的是那些在帐篷外讲学的人,而“清朝已立勋”则是对他们过去的贡献和现在的成就的肯定。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像他们的努力一样,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