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在猿啼外,都无俗到来。
岸花开且落,水鸟去仍回。
果落方知熟,诗成未费才。
逍遥此中意,老子兴悠哉。
寓山寺戏成
寺在猿啼外,都无俗到来。
岸花开且落,水鸟去仍回。
果落方知熟,诗成未费才。
逍遥此中意,老子兴悠哉。
注释:
注释:
- 寓山寺:即灵隐寺。
- 猿啼:指深山幽静的景象。
- 来:到。
- 岸花:岸边的花朵。
- 去:离开。
- 方:刚刚。
- 熟:成熟了。
- 逍遥:悠闲自得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寓居灵隐寺时所作。诗人以“寓山寺”为题,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画面,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下面是逐句解释:
第一句:“寺在猿啼外,都无俗到来。”
解析:灵隐寺远离喧嚣,位于山林之外,这里的环境清幽,没有世俗的纷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寺院环境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向往清净之地的愿望。第二句:“岸花开且落,水鸟去仍回。”
解析:岸边的花儿盛开后会凋零,而水鸟离去后又会回来。这句诗通过对比花开花落和水鸟的往返,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循环往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循环的感慨。第三句:“果落方知熟,诗成未费才。”
解析:果实成熟后才知其饱满,而诗歌创作却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完成了。这句诗用果实的成熟比喻事物的自然成熟,用诗歌的创作轻松比喻文学创作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第四句:“逍遥此中意,老子兴悠哉。”
解析:在这样宁静的地方感到自由自在,这种心情让我感到非常舒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寺院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感受到了与世隔绝的自由。同时,“老子兴悠哉”也体现了诗人对老庄哲学的推崇,他认为在这里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灵隐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寺院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也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