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堆蓝重,风烟野外嘉。
与闲为活计,祗者是生涯。
虽有明时约,端无外物华。
人生贵知足,此兴未应赊。

【注释】

山色堆蓝重:山的青翠颜色堆积在一起,像蓝色的波浪一样。

风烟:云雾。野外嘉:野外景色美好。

与闲为活计:把闲暇当作生活的手段。祗者:只、仅。是生涯:这是生活。

虽有明时约:虽然有明确的法令规定。端无外物华:这里指没有外界的诱惑。

人生贵知足: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知道满足。此兴未应赊:这种兴趣并不应该长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于江西庐山时的一首七律,写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

首联描写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庐山图景;颔联表达了诗人以淡泊为乐的生活态度;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劝诫世人要懂得珍惜自己已有的幸福,不要贪慕荣华富贵。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致高远。

“山色堆蓝重,风烟野外嘉。”

这一句写出了山中美景,山青树茂,云雾缭绕,风景非常秀美。这里的“堆”字形象地描绘出山峰连绵起伏,如同堆积起来的青色一般;“重”字则突出其浓密之状。而“嘉”字则是形容风景之美,让人感到愉悦。

“与闲为活计,祗者是生涯。”

这一联表达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他认为,与其追求功名利禄,不如过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这就是他的“生涯”。这里的“闲”字表明了诗人的生活方式,他喜欢安静,远离喧嚣;“活计”则是他谋生的手段,也就是他的生活方式。

“虽有明时约,端无外物华。”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处之。他认为尽管有朝廷的规定,但他并不以此为荣,也没有贪图外面的繁华世界。这里的“明时约”是指朝廷的法规和制度,而“外物华”则是外界的诱惑和繁华。

“人生贵知足,此兴未应赊。”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他认为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知道满足,不应该贪得无厌。这里的“此兴”是指他对生活的追求和享受,而“赊”则是说这种追求和享受并不会持久。

【译文】

山峦重叠,青翠欲滴,山色如蓝,烟雾弥漫在野外。

与闲适为生之道,这就是我的全部生涯。

虽然有明确的法令规定,但并没有贪慕外界的诱惑。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知道满足,这种兴趣并不应该长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