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上到桐庐,一带溪山画不如。
对景由来诗句丽,夕阳无语淡烟初。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六年(1083)任杭州通判时,自钱塘江乘船经过桐庐,看到两岸山色如画,有感于怀而作的。

首句“钱塘江上到桐庐”,点明地点;二句写沿途所见之景,以“溪山”总提,“不及”二字,表明作者认为钱塘江上游的山水远胜于桐庐山水,这是第一层意思。三、四两句,从另一角度来写沿途所见之景,即由近及远,由实至虚,进一步突出钱塘江上游景色之美。五、六句,紧承前意,再写沿途所见之景。这两句中,“对景”是诗人所面对的实际景物,而“诗句丽”、“夕阳无语淡烟初”则是诗人通过想象和联想,将眼前景色加以艺术提炼和美化的结果。

“对景由来诗句丽”,说钱塘江上游的山水之所以美丽动人,是因为有美妙的诗句描绘了它。“对景”,就是面对风景。这一句是说,钱塘江上游的山水美景,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赞美。“丽”,是美丽的意思。诗人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钱塘江上游山水的美。“夕阳无语淡烟初”,是说钱塘江上游的山水之美,不是表现在阳光灿烂,烟雾弥漫的时候,而是表现在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时候,这种美是恬静而含蓄的。

全诗以钱塘江上游的山水之美为中心,通过对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