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奚挑荠携篮去,寻遍颓垣与荒圃。
根染微黄怯晓霜,叶铺嫩绿滋春雨。
沙瓶鸣井𣂏寒泉,膏泥濯尽夸芳鲜。
松风飋飋沸茶鼎,晴窗唤醒幽人眠。
细嚼甘香凝齿颊,味与首阳薇不别。
茆舍清贫乐未涯,搜吟况有梅梢月。
五陵玉箸耽膏腴,岂知菜味天渊殊。
茶罢筇枝发清兴,山后山前行一转。
挑荠
小奚挑荠携篮去,寻遍颓垣与荒圃。
根染微黄怯晓霜,叶铺嫩绿滋春雨。
沙瓶鸣井𣂏寒泉,膏泥濯尽夸芳鲜。
松风飋飋沸茶鼎,晴窗唤醒幽人眠。
译文:
小奚挑起荠菜篮子,踏遍废墟和荒地。
荠菜的根部微微发黄,害怕早春的寒霜;叶子柔软,充满春天的滋润。
用沙瓶舀水来煮,发出清脆的声音;用肥腻的泥土洗涮干净的荠菜,显得格外鲜美。
松风吹拂着茶炉,沸水沸腾;明亮的窗户唤醒了沉思的人。
细细品尝,甘香浓郁,齿颊留香,味道与首阳山的薇草相似。
在简陋的小屋里过着清贫而快乐的生活,吟咏诗歌,更有一种梅梢月下的雅趣。
五陵的贵族们沉湎于美酒佳肴,哪里知道荠菜的味道与他们天壤之别?
饭后散步,心情愉快,在山后山前悠闲行走。
注释:
小奚:小童仆。挑:挑取。荠:荠菜,即野菜。带花的一种。
颓垣(tuí yuán):倒塌的墙壁。荒圃(fǔgǔ):荒芜的园地。荒废的园地。
微黄:指颜色浅黄。怯:怕。晓霜:早晨的霜。
铺:铺展开来。嫩绿:指新长出的绿叶。滋:滋养。
沙瓶:沙质的水罐。鸣:发出声音。𣂏:斟酒时用的玉制器具。寒泉:冷冽的泉水。
膏泥:肥厚的泥土。掭(tì):洗刷。夸:夸耀。芳鲜:美味鲜艳。
松风:松林间的风声。飋飋(huá hú):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沸:沸腾。茶鼎:烹茶的铁锅或铜锅。
晴窗:晴朗的窗子。幽人:隐居的人。
细嚼:细细品味。甘香凝:滋味甘甜芳香,留在齿颊间。
首阳:首阳山。古地名,在今河南辉县西北。薇:野生蔬菜,一种野菜。不别:相同。
茆舍:茅屋。清贫:贫穷。乐未涯(yé):乐趣无穷。涯:边际,界限。搜吟(shōu yín):搜索吟诵诗歌。况有:还拥有、还有。梅梢月:梅花枝头月亮。
五陵玉箸:五陵贵族。耽膏腴(dān gāo yú):沉迷于美食佳肴。膏腴指肥美的肉类食品。岂知:哪里知道?菜味天渊殊:菜的味道与天上的渊海一样不同。天渊,指天海;泛指天地间。殊:不同。
清兴:清新的兴致。筇(qióng)枝:手杖。筇竹,即青竹,古人常用其做手杖。行一转:走了一遭。
赏析:
《挑荠》,选自《全唐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此诗描写作者挑荠菜的情景和对荠菜的喜爱之情,语言朴素自然,清新隽永,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
首联“小奚挑荠携篮去,寻遍颓垣与荒圃”,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小奚带着篮子挑荠菜去了,走遍所有的废墟和荒芜的园地。这里的“小奚”是一个仆人的形象,他勤劳善良,挑着篮子去买菜。“挑荠”则直接表明了主题,这是一首诗歌的主题,也表达了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
颔联“根染微黄怯晓霜,叶铺嫩绿滋春雨”,进一步描绘了荠菜的生长状态,它的根部被露水染得微微发黄,叶子却嫩绿如春雨般滋润。这里的“怯”字写出了荠菜的娇弱,而“滋”字则写出了春雨对荠菜的滋养作用。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荠菜的生长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颈联“沙瓶鸣井𣂏寒泉,膏泥濯尽夸芳鲜”中“沙瓶”指沙质的罐子。鸣:发出声音。𣂏:斟酒时所用的器具。寒泉:冷冽的泉水。膏泥:肥厚的泥土。“沙瓶鸣井”是指用水壶从井中得到清凉的水,“膏泥濯尽夸芳鲜”则是指将土肥浇灌在植物上使其生长得更加茂盛,这里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荠菜的美味,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尾联“松风𣂏沸茶鼎,晴窗唤醒幽人眠”,以松风和茶鼎为意象,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清晨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房间,唤醒了正在酣睡的人。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居者,他们常常在这样的环境中悠然自得地生活,而作者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荠菜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